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社会万象  >  民生
搜 索
不差钱老人两告儿女 法官:从经济赡养向精神赡养转变
2013-03-28 11:19:51 来源:生活报  作者:孙海颖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生活报3月28日讯 日前,哈市72岁的老人杨淑芬(化名),先后2次上法庭,要求法院判决她每个子女每月为她定期回家送200元赡养费,三个子女接到法院的传唤后,表示惊讶,老人从来不缺吃穿,她每个月有3千多元的退休金,他们还会定期给老人钱。了解到此情况后,杨淑芬老人向法官道出了详情:“我到法院起诉孩子们,不是缺钱,就是想让法院判他们能经常回家看看!”

  上法庭的苦衷

  “我要儿女每月回家送赡养费”

  1月8日,道外区人民法院老年法庭来了一位老人,老人自称叫杨淑芬,今年72岁,杨淑芬老人称自己一个人生活,老伴几年前去世了。她要状告三个子女,让三个子女每人每月定期给她送回家200元钱。

  在与老人的交谈中,法官注意到杨淑芬老人穿着得体,说话语言逻辑也比较清晰,了解到老人的诉求,法官与老人的三个子女取得联系,让人出乎意料的是,三名子女对母亲到法院告自己不赡养一事都表现得十分惊讶,他们表示,会不定期给老人钱,而且,就算儿女们不给钱,老人自己每个月还有3千多元的退休金,再加上养老金、保险等补助,老人每个月收入五六千元,怎么会向儿女们索要200元赡养费呢?更何况是通过法院判决的方式?


  老人的心里话

  “就想让他们回来看看我”

  杨淑芬面对法官的询问,终于说出了实话。杨淑芬住在道外区某小区,说起自己的孩子,老人说,老大、老二都是公务员,这两年还刚刚提了干,老三是生意人,生意做得也很红火。近几年,孩子给老人换了70平方米的大房子。在外人眼中,杨淑芬是个生活幸福的“小老太”,但是杨淑芬心里却一直苦闷。

  5年前,老伴去世,杨淑芬一直“空得慌”。三儿子把女儿寄养在母亲家里,有了孙女的陪伴,杨淑芬才好过些。2010年,孙女去外地念大学,又剩下杨淑芬一个人了。她几次打电话叫儿女们回家吃饭,但听说老人什么都好,儿女们都以工作太忙为由,很少回家。

  杨淑芬心里的压抑感与日俱增:“我每天连饭都懒得做,做一次饭够我自己吃两天的。孩子们经常一两个月都看不到人影,有时候我会去他们家里看看,但他们早出晚归,难得说个话,吃个饭,孩子们偶尔打个电话,问问缺不缺钱,或者告诉我又往我卡里汇钱了。其实,我最需要的是有个人能陪我逛逛街,买点菜,回来和我一起吃顿像样的饭,我要那么多钱有啥用呢!我来法院起诉他们给我赡养费,其实,就想让他们每个月能定期回来给我送钱,顺道也和我坐一会,说说话。”

  经法院调解,杨淑芬的儿女们表示知道了母亲的想法,今后一定会多回家看看,杨淑芬见儿女们都表了态,也就撤了诉讼。


  爆发的诉求

  “逢年过节最需要关心”

  谁知,3月25日,杨老太再次来到法院,要求法官协调子女回家,这一次,记者在庭上见到了她。

  眼前的杨淑芬,身穿深蓝色羊绒大衣,头上戴着针织帽,白发在帽檐处清晰可见,杨淑芬神情沮丧,见到法官的第一句话,她有些委屈地说:“你看我又来啦,还是上次一样的事,他们又一个多月没回家了!”

  原来,经过年前法院的调解,又赶上新年,孩子们回家的频率明显增多,儿孙都在她身边,听孙子、孙女们讲学校里的事,杨淑芬觉得日子有点奔头了,这个新年是家里人聚得最齐的一次。但是,刚过了初三,孩子们忙上学的、应酬的、走亲戚的,一下子都走了,杨淑芬的家里又空了,直到“二月二”前一天,一个月没看到孩子们人影的杨淑芬,轮番给各家打电话,老大有应酬不知道几点能完事,老二正在上海出差,老三第二天要去北京谈生意,也不确定能不能回家,到了晚上6点多,确定孩子们都不能来了,杨淑芬一个人看着桌上的一大半猪头肉和准备好的菜,心里平日里积攒的孤独感集中爆发了。

  杨淑芬拉着法官的手:“我也知道孩子们忙,最初也不想影响他们工作,也找过保姆陪我,但是,保姆对我都不像儿女对自己那般好。最近,我的一个老邻居又去世了,她走时,还有个小儿子守在身边,以前,她在世时还说这个儿子最没出息,直到卧病在床了才知道,老了能有个守在身边的儿女是件多有福的事。我的儿女虽然都很优秀,可只有我自己知道,一个人在家的日子多难熬,特别是逢年过节,尤其难过。我有时会想,如果我自己在家一觉睡过去了,儿女们不知要多久才能发现!”说到这,杨淑芬激动地说不出话,低着头掏出了随身带的手绢擦起眼泪。


  法庭调解后

  子女同意

  每月轮流回家陪老妈

  据道外区法院审理此案的法官介绍,道外区是老城区,人口老龄化问题突出,道外区老年法庭由此而设立。近几年,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好转,老年人要求精神赡养权利的诉讼案件呈现增多的趋势,这些老人大多家庭经济条件优越,但是很多空巢老人,尤其是子女在外打工、年龄在65岁以上的老人,因为社交圈越来越小,遇到生活上的琐事、情绪困扰等无法及时排解,造成长期孤独,有些老人到法院起诉儿女,对法官说:“能不能有方法让在外地的子女逢年过节能回家看看”,“要是能每个月看到孩子们一两次也行啊!”俗话说,子欲养而亲不待。再次经过协商,杨淑芬的子女们同意,以后每个月会轮流回家2次陪陪母亲,但直到调解结束,杨淑芬的子女们依然没在法庭上出现过,最后老人还是为儿女们考虑,决定撤诉,看着老人独自离去的背影,法官想要掏出钱帮杨淑芬打车,她从兜里掏出钱,对法官说:“你看,钱我有很多,用不着你,能陪我说说话,跑个腿叫辆车,这就足够了!”。法官希望所有不经常回家的儿女们,能够真正从心理上关心老人,不要等错过时后悔莫及。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尾页

责任编辑:杨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