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3月29日讯 国家统计局哈尔滨调查队近日随机抽取200位公交、出租司机和私家车主进行了油改气情况调查。结果显示:六成以上私家车主看好“油改气”。加气站少、分布不合理等四大因素制约私家车“油改气”。

六成私家车主看好“油改气”
《哈尔滨市汽车使用清洁燃料管理办法》于2009年颁布实施,允许机动车进行油改气改装,但哈市私家车油改气和燃气型私家车上路仍停留在书面上。目前,落户的燃气型车辆仍以公交车和少量出租车为主,燃气型私家车基本没有,更没有油改气的私家车前来办理手续。在被调查的私家车主中,全部没有进行油改气。
调查显示,私家车主对汽车油改气关注度越来越高。有六成以上的私家车主了解、关注和看好油改气,多数私家车主认可油改气安全性但费用较高。另外,降低成本和更加环保,被私家车主所青睐。
四因素影响私家车“油改气”
影响私家车“油改气”主要有四大因素:加气站过少、分布不合理,加气比较难;改造费用过高,短时间难以收回投入;机动车油改气后,车没劲、加速反应慢;改装后车辆年审难、投保理赔难。
比如有的私家车用车频率少,改装费每台按6000元计算,100公里省34元,要跑17000公里左右才能赚回来,车主认为不划算。
近年,公交车不再冒黑烟。哈市车用压缩天然气的推广从2009年1月先在公交行业开始,经过四年多的推广运行,社会反响很好。但公交汽车改装后修车频率较改装前增加2-3成,驾驶员均表示故障频繁。
哈市完善加气站布局
只需在车上安装“气用系统”,然后加气,汽车就完成了油改气。气分液化气和天然气两种,相比之下,天然气动力更充足、更环保。但公交车司机和出租车司机都认为,加气站配建不足、燃气供给多靠汽运、缺失完善的管理系统是“油改气”推广缓慢的最大障碍。
车辆年检和保险理赔困难也是掣肘“油改气”的主因。道路交通安全法规定,拼装机动车或者擅自改变机动车已登记的结构、构造或者特征的,属违法行为,车辆进行油改气,改变了结构将被视为违法改装车辆,不能通过年检。车主需要先拆卸气瓶进行年检,然后再装上。自己拆卸存在安全隐患,去专业公司拆卸费时又费钱。根据保险法有关规定,在保险期内,车辆改装应及时书面通知保险公司。但目前大部分出租车油改气后都没有通知保险公司。
哈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表示,哈市将在2015年建成CNG(压缩天然气)汽车加气站45座,基本满足全市油改气汽车加气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