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社会万象  >  民生
搜 索
2012年冬季降雪量创下最高值 哈尔滨市打胜清冰雪保卫战
2013-03-31 17:24:39 来源:东北网  作者:魏义松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东北网3月31日讯(记者 魏义松)随着气温升高,哈尔滨市民感受到了春的气息,忙了一冬的清冰雪大军,终于可以缓口气了。从去年冬天至今春,哈尔滨市月月降雪,最多的一个月份竟然达到连续降雪15天。如何保证城市运转、市民出行,哈尔滨市各清冰雪单位面临着巨大考验。

清雪人员反复清扫人行道上的积雪 。东北网记者 魏义松 摄

清雪人员连夜运雪。东北网记者 魏义松 摄

  一个寒冷冬天的考验

  “这个冬天,记忆最深的就是天真冷,降雪警报真多!”在哈尔滨市开店的杨女士说,生意好坏就看客流量,每次下雪她都为生意担心。

  从去年11月份开始,哈尔滨市气温持续偏低,降雪频繁,截至目前,已降大雪5场、中雪7场、小雪10场。特别是去年11月份降雪多达15天。哈尔滨市这个冬季的降雪量创下了有气象记录以来的最高值。

  降雪不单让像杨女士这样的商人担心生意,普通市民也担心出行,城市管理者更担心城市的运转。为此,哈尔滨市确定了“保民生、保环境、保交通、保安全”的清冰雪工作目标,采取“全市统筹、以区为主,区街联动、部门配合”的工作方式,与暴雪进行了一场持续的进攻和防守战。

  清雪大设备显神威

交警为清雪车辆保驾护航。东北网记者 魏义松 摄

  一直以来,在哈尔滨市民的印象中,大雪过后就是环卫工人用推雪板、铁锹、扫帚、小推车在街道上忙碌。从去年冬天开始,“人机结合、人力清雪为主”的清冰雪方式逐渐改变,雪后的清晨,街道上轰隆隆并排驶过一辆辆大型清雪设备。

  去冬今春,哈尔滨市投资1.77亿购置各类清雪设备372台套,改变了以往的清冰雪方式,大大提高机械化清冰雪能力和清冰雪速度,同时也提高了清冰雪工作的安全系数。哈尔滨市还科学调度全市872台(套)各类机械设备,采用巡回式清冰雪方式,切实保证主干街路每20分钟巡回清扫一次,防止积雪压实,全力确保城市主干街路通行顺畅,为市民群众创造良好的交通出行环境。

  雪后,哈尔滨市民在街头经常会看见大型清扫车、推雪的大铲车、运雪的翻斗车,全市机械清冰雪率达到60%。哈尔滨市依靠清冰雪设备基本做到了在不使用融雪剂清除冰雪的情况下,主干街路每20分钟巡回清扫一遍,主干街路的清冰雪率达到了100%。


 

  以雪为令 清冰雪实现标准化作业

  “我感觉现在的清雪速度越来越快了!”许多市民对哈尔滨清冰雪发出赞许,而这背后包含着诸多工作方法和标准的变化。

  为了保证清冰雪工作有序有效开展,哈尔滨市依据城市街路、桥涵、广场在城市管理和交通中的功能和作用,对全市2453条、5072万平方米的街路实行清冰雪分类管理,具体划分为A、B、C三个类别,并且确定A类街路,在降雪结束后60小时内清理拉运完毕;B类、C类街路,在降雪过程结束后84小时内清理拉运完毕。小雪,A、B、C类街路,在降雪过程结束后60小时内清理拉运完毕。

  随着街路类别的划分,“以雪为令、即下即扫”的工作要求也下达到清冰雪单位。于是,人们经常可以看到,在雪花飘飘的午夜、清晨,在街路上清冰雪人员浑身霜雪的感人场景。以先清坡路、后清主干、再清次干路的顺序,保证了哈尔滨市交通的顺畅。

  随着路桥改造工程交付使用,新近增加清冰雪面积不断增加,哈尔滨市坚持标准不降低、质量不下滑,确保A类街路、B类街路,达到车行道净、人行道净、路边石净、隔离带净的“四净”标准;拉运清运冰雪达到街路雪堆无遗漏、无残根、无撒落,绿地无残雪的“四无”标准,为市民和游客创造干净整洁的出行环境。

  为鼓励冰雪目标的实现,哈尔滨市筹集2000万元用于清冰雪以奖代投资金,缓解了各区清冰雪资金不足问题。

  清冰雪是一个城市的战斗

  一坡路、一城管、一交警,几乎成了去冬今春哈尔滨市的一景。为了做好清冰雪工作,多部门联手,成为取得清冰雪胜利的共识。

  为全面做好清冰雪工作,哈尔滨市建立了一整套的的机制:严格落实清冰雪工作“一把手”负责制;完善联动协作机制,实现城管、交警、交通、气象、新闻媒体等各部门的联动协作;完善考评激励机制,深入开展多形式考评活动,奖优罚劣、厉行奖惩;完善科学预警机制,制定了多套应急预警方案;建立了“一雪一会商制度”。每场降雪之前,清冰雪办组织相关部门召开协商会议,根据每场雪的不同特点和实时气温、降雪量、降雪时长等情况,共同分析研究有针对性的组织方式和作业模式……

子弟兵助力清冰雪 。东北网记者 魏义松 摄

  雪后的哈尔滨市街头,参加清冰雪的人员有环卫专业队伍,有各街道办事处组织的人员,还有机关企事业单位、青年志愿者、驻哈部队等社会力量的身影。

  清冰雪仍在考验这座城市

  虽然哈尔滨的清冰雪工作,取得了市民的认可,但哈尔滨清冰雪办公室的工作人员向记者提供得总结中,仍提出几个待解难题:

  技术难题依然存在,如:遇昼夜温差大,雪后路面湿滑,尤其是坡路路段形成薄冰,影响了城市的通行能力。今年1月31日,气候反常,突如其来的夜间降雨,随着气温急骤下降,路面普遍形成薄冰,针对清除薄冰的问题还没有找到从根本找到有效破解的办法。

  机制还需创新。由于是贯彻“绿色清冰雪”思路第一年,哈尔滨市主干街路的清理仍然以专业队伍为主,市场化运作程度不高,往往还是传统“团队式”的作业管理模式,人员疲惫,难以应付灾难性降雪,清理的效率和质量仍有待提高。

  社会参与度还不够高。大多数临街单位都没有动起来,哈尔滨市冬季清冰雪工作主要依靠政府直接操作,社会参与度低,全民动员、全民行动的社会氛围尚未形成。这些问题都需要我们在未来的几年中不断探索尝试,寻找行之有效的解决办法,真正形成一套完善的清冰雪工作体系。

 

[1]  [2]  下一页  尾页

责任编辑:邵春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