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4月1日讯 冥币摊的销量少了,鲜花店的生意好了,街头少见烟熏火燎的烧纸祭祀——刚刚过去的这个周末,是哈尔滨市清明节前的祭扫高峰。与往年不同的是,由全社会倡导的文明祭祀已渐成风气。
鲜花祭扫络绎不绝
3月30日和31日,是清明节前最后一个双休日,我市进入祭扫高峰期,祭扫市民突破50万人次。30日上午,记者来到皇山公墓,这里的停车场爆满,前来祭扫的人群络绎不绝。记者注意到,许多市民没有携带烧纸,而是捧着鲜花前来祭祀。还有一些市民同时带了鲜花和烧纸,但烧纸数量很少。
“我每年清明前都专程来这里祭祀父母,以前纸牛、纸马、纸别墅都烧过,祭祀品要装满一后备厢,但今年只准备了两刀烧纸和四束鲜花。”在一家建筑公司工作的张秦海说,“烧多了污染空气,得珍惜哈尔滨的环境了。这些年常去北京谈生意,烦透了那里的雾霾天。在我看来,让活着的人多呼吸几口新鲜空气,也是对逝者的慰藉。”
“司炉工”遇冷
“钩钩炉钩子,十元揣进兜”。清明节前后,在焚烧区帮人烧纸的“司炉工”是赚钱最快的工种。家住道外区东新村的刘慧芬去年干这行赚了上千元。今年她动员全家齐上阵,自己当“司炉工”,丈夫卖“烧火棍”,本想再发上一笔小财,没想到失算了。
30日整整一上午,刘慧芬只挣了200元:“今年烧纸的人少了,数量减少得更多,以往常遇到烧百刀纸、烧百包‘元宝’的,可今年干了10天,遇到最多一户才烧了8刀纸。打赏也就少了许多。”刘慧芬丈夫的“烧火棍”生意同样不景气,10元一根的“烧火棍”降到5元也只卖出了不到10根。
冥币摊叫苦
“今年的生意很不好。”在道里区大发市场,几家冥品摊前顾客稀少,门庭冷落。一位张姓摊贩告诉记者,销售额较往年差很多,今年作为新产品推出的纸iPhone、纸iPad也少人问津。
年近六旬的“大老王”在道外区南平街贩卖冥币已有20余年,今年他感到干不下去了。据他介绍,目前每刀烧纸的批发价为12元,利润在两角钱左右;零售价为13元,利润1.2元,加上利润较高的“元宝”、“百亿大钞票”等祭祀品,以往清明期间批发加零售月盈利最高时可达上万元。“这都到清明旺季了,才赚了2000多元。”他说,“明年不打算干这行了”。
与冥币摊的“叫苦”形成鲜明对照,这几天,我市鲜花店生意出奇的好。“每天销售额都在万元左右。”淮河路一家鲜花店老板说,“尤其是菊花,快脱销了。”
“鼎”出好天气
今年清明祭祀期间,为方便广大市民文明祭祀,我市在街头投放了大量祭祀鼎和焚烧桶,大大降低了焚烧冥纸的污染,也降低了环卫工人的工作强度。
30日晚,在宣化街和先锋路交口,记者看到,一些市民正有序地排队使用祭祀鼎,但在附近的一些小街路口,也有少数市民在街面上焚烧冥纸。
“我觉得宁可排一会儿队也要用祭祀鼎烧纸,这样不但让祭祀显得庄重,也避免了纸灰满天飞。”家住南岗区马端街的刘女士说,“其实,看着烧纸的滚滚浓烟,我心里很不是滋味,明年不打算烧纸了。”
在当地值守的环卫工人告诉记者,祭祀鼎和焚烧桶的投用让他们的工作量减少了三分之二。
据环保部门监测,30日和31日,我市空气质量指数多数维持在40-80之间,空气质量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