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4月2日讯 昨天,是一代巨星张国荣逝世10周年纪念日。记者从市第一专科医院获悉,春季是抑郁症的高发期,受“寒春”、假期间隔过长等因素影响,3月份我市抑郁症患者门诊量较2月增长20%。
“春来晚”致今春抑郁症高发
记者从市第一专科医院抑郁症科了解到,该科共有床位30张,已收治入院67名抑郁症患者。3月31日,该院门诊接待抑郁症患者近百人。
市第一专科医院院长张聪沛说,相对于其他季节,春天本就是“心病”问题的爆发期。这是因为春季日照和气温变化较大,影响人体代谢,大脑对外界刺激也比较敏感,易发生情绪波动。
今年我市春季受气温影响较往年“延后”。推迟的“春暖花开”影响大脑分泌激素,使人容易出现失眠症状和焦虑情绪。此外,春节长假后,人们连续处于工作状态,无法通过小长假释放压力,也是影响今春抑郁症高发的原因之一。
职业人群成抑郁症“主力”
“媳妇,我对不住你。你跟着我没享啥福,也没住上大房子。在你最需要的时候,我却不能陪在你身边……”因单位工作繁忙,领导没给“产假”,34岁的男经理小刘自觉无法面对即将临盆的妻子,写下了这封“诀别信”。
记者了解到,过去我市抑郁症患者以中老年人居多,近几年公务员、公司职员等职业人群和学生却逐渐成了“主力”。
张聪沛认为,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职业人群和学生的压力、危机意识越来越重。伴随家庭结构变化、人情淡薄,这两类人的可倾诉对象减少。在繁重的工作压力和学业面前,心理防线极易被“最后一根稻草”的情绪波动攻破,出现抑郁甚至自残行为。
“休假疗法”释压效果最好
“我就盼着清明小长假快点来。每年大、小长假一过,抑郁症患者都明显见少。”张聪沛告诉记者,造成中青年人群抑郁症的主要原因是压力,最好的释压方法就是休假。
张聪沛认为,防治抑郁症既要个人学会调整情绪、释压,也需要社会关爱来调节。抑郁症患者的先兆期表现为烦躁、焦虑,在当事人压力大的背景下,社会支持系统(领导、朋友、同事、家人)应当警觉,可以通过春游等集体活动来协助当事人减压;可以把小长假作为“精神备餐”,进行预期先导——即引导当事人提前做出休假心理准备,来疏解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