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社会万象  >  民生
搜 索
探访四个老人的家:平均年龄77岁 家里主要“劳动力”63岁
2013-04-07 11:12:55 来源:东北网-新晚报  作者:姜旭滨 李洪霜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东北网4月7日讯 这是一个典型的老龄之家,四个老人平均年龄77岁。老爸98岁,老妈85岁,儿子63岁,媳妇61岁。

图为彭爽老人幸福的一家,前排从左至右为61岁的儿媳妇,85岁的老妈,98岁的老爸和63岁的儿子,后排为彭老孙女。 

   四个老人的家窗明几净 家里的主要“劳动力”是63岁的彭树堂

  冷飕飕的春风,零星飘落的雪花,周五9时刚过,天空阴沉一片,但这些丝毫不能阻挡98岁老人彭爽的外出计划,只不过这次他刚走到单元门口,便被及时赶来的社区书记贾金广拦了回去。得知有记者要去采访,彭爽老人打心里高兴,慢悠悠地转身回到家里耐心地等待。

  9时30分,记者跟着贾书记来到位于兆麟街25-2号的居民庭院,一位头发略为花白的老人正拿着扫帚清扫单元门前的小道儿,他就是彭爽老人的儿子彭树堂,今年63岁。

  彭爽老人的家在一楼,房子不大,但被收拾得特干净,客厅和厨房的地砖被擦得透亮,记者刚脱下一只鞋,就被彭树堂拦住了,他热情地将记者让进屋,并一再告诉记者不用换鞋。此时,不足10平方米的客厅内已摆好了几把椅子,彭爽老人乐呵呵地从卧室里走了出来,稳稳地坐在其中的一把椅子上。如不是彭树堂再次强调:老爸98岁,是1915年生人,记者根本不相信眼前这位精神矍铄的老人的实际年龄。因正赶上小长假,彭爽老人的两个女儿也回来陪老爸老妈,大家围坐在一起唠起家常。彭爽老人说,他们家现在是四世同堂,他有一个儿子两个女儿,最小的也57岁了,和他一起过的彭树堂是他的大儿子,大儿子只有一个女儿,36岁了,在广州工作,还没孩子呢。

  彭爽老人的思维、表达能力都很好,只是耳朵有些背,需要儿女在耳边大声“翻译”。他告诉记者,他从小就跟着掌柜的学裁缝手艺,会做唐装,1956年“公私合营”时,他便到服装二厂上了班,直到后来退休。现在他每月的退休金有1000多块钱,儿子和儿媳都孝顺,他们家的主要“劳动力”是63岁的彭树堂。

   98岁老爸贼能耐和儿子最大的矛盾是不让自己回“关里家” 不能随便到处走

  每天早饭后,彭爽老人就惦记着出去走走,有时去社区看别人打麻将,有时到江边转转,有时也坐公交车到位于民安街的大姑娘家看看。外出时,老人不会让任何人陪着他,而且他要去哪也从不提前打招呼,之所以这样做,只因他有自己的担心:怕儿子拦着不让去。

  为不给儿女添麻烦,近几年彭爽老人很固执地背着儿女独自办了很多大事,比如,去补办老年证、去处理消磁的公交卡、去医院看眼病。“这么大年纪外出,我们能不担心吗?因为爱出去走,我没少和他生气!”彭树堂说。

  现在,彭树堂和老爸最主要的矛盾是,阻止老爸张罗回“关里家”。彭爽老人的姐姐和妹妹在山东老家,老人惦记在那边的亲人,三天两头就叨咕着要回“关里家”。两年前,老人还独自回去了一次,现在因老妈卧床,彭树堂不能陪同前往,但老爸坚持要走,他既生气又担心。为此,彭树堂冥思苦想,哄的方法试过、激将的方法用过,目的只有一个,让老爸别再出远门。见这么半天没人给他“翻译”,彭爽老人眨着眼睛,一会儿看看儿子,一会儿瞅瞅姑娘,左摇右晃了半天,最后问了一句:“你们又在说我呢?”那份如同孩子般的疑惑,逗得大家乐出声来。

  十年前,彭爽老人的右眼做了白内障手术,但因当时经济条件有限,左眼的白内障一直没治。去年,他觉得左眼的视力越来越差,便自己去了市眼科医院,这次他不仅看了病,连为自己做手术的专家都联系好了,最后,他拿着住院通知单回到家,彭树堂和两个妹妹佩服不已。现在老人的视力恢复得不错,偶尔还会给老伴儿念一段报纸。


 

   85岁老妈挺固执为看电视摔坏腿不肯就医

  彭爽的老伴儿叫高云芳,今年85岁。采访时她一直躺在床上,偶尔也会说说生活中的事。年轻时,为照顾孩子和年迈的婆婆,高云芳放弃了很多工作的机会,但她一直在家里做零活补贴家用,给别人做过鞋、给老伴儿厂子里的服装锁过扣眼儿,虽然年轻时收入不少,但老了却没有劳保,这让她总感觉有些委屈。

  高云芳老人手很巧,很多衣服都是自己做的,包括她最喜欢穿的一件蓝色偏大襟夹袄。老人很利索、爱干净,没卧床前,衣服都还是自己用手洗,但现在这些事,都要由儿子和儿媳操心了。

  两年前的一天晚上,她看电视到挺晚,就在她起身要回到床上休息时,因为在椅子上没坐稳摔倒了,当时她只是感觉伤到了筋骨,但以后的活动就受到了影响,后来就下不了地了。受到了这样的伤害,老人现在不再看电视了。为说服她去看病,彭树堂不知说过多少话,但老妈总以各种理由固执地坚持不看。为照顾老妈,彭树堂和老伴儿张淑英几乎不能同时外出,而为减轻孩子的负担,晚上照顾高云芳的任务,多由98岁的彭爽负责。

   两老脾气都挺倔年轻时脾气不和“打” 老了打扑克怄气

  采访快结束了,彭爽老人又要陪老伴儿打扑克了,高云芳慢慢地坐起来,从床脚拿起一个酸奶盒,记者看到,酸奶盒里装着的是五角和一角的硬币。彭树堂解释说,老爸老妈爱“钓鱼”,“一条鱼”的赌注是一角钱,每把扑克打完,两位老人都特认真地数着自己钓到“多少条”,之后还会互换手中的牌为对方数,他们常因数错了而埋怨对方耍赖,一生气牌局就“吵”散了。每当这时,彭树堂就要想方设法劝着老爸,让他多陪寂寞的老妈解解闷。

  此时,记者才近距离看到高云芳老人,她看上去有些瘦弱,但头发却黝黑,见到记者仔细端详她,老人打开了话匣,她说,他和老伴儿的脾气都不大好,年轻时两人常吵架,动手的时候也有,现在彼此都改了很多。

  高云芳告诉记者,孩子们总买水果、点心过来,她舍不得吃。“好吃的谁不愿意吃啊,但钱多难挣啊!”年轻时的清贫生活一直影响着两位老人,或许正是很满足于现在生活的那份乐观,才让他们拥有很多人羡慕的长寿人生。

  图为彭爽老人幸福的一家,前排从左至右为61岁的儿媳妇,85岁的老妈,98岁的老爸和63岁的儿子,后排为彭老孙女。

首页  上一页  [1]  [2] 

责任编辑:宋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