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4月9日讯 12岁男孩窦思奇是肇州县杏山乡人,2013年3月12日,他被检查出患有再生障碍性贫血症病,为给他治病,家中已经负债累累,看到父母为难,小男孩主动提出放弃治疗,不能再拖累父母。

父亲窦庆军心痛的握着孩子的手
12岁男孩被查出身患再生障碍性贫血
“孩子的意识已经不清,眼睛也睁不开,根本吃不下去东西。”窦思奇的姑姑窦庆丰告诉记者。4月8日上午,记者在大庆市中医医院重病病房里见到窦思奇时,他正躺在病床上,面无血色,嘴唇发白,仍处于高烧状态。
窦思奇的母亲李亚芝告诉记者,小思奇今年12岁。今年3月12日,窦思奇在家时突然说眼睛看不见了,鼻血止不住地流,他的父母用了很多办法都无法止住。
看到孩子流血不止,李亚芝夫妇当时就懵了,在孩子姑姑的提醒下,匆匆忙忙的将儿子送到了大庆市第二医院进行检查,然而医院告诉她没有见过此类病症,建议去北京就诊。
随后,他们又将小思奇送到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四天后,仍未检查出结果,小思奇的病情也没有好转,因此,家人决定将小思奇送到北京的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进行就诊,经过检查,医生给了李亚芝一个无异于晴天霹雳的结果,小思奇患有再生障碍性贫血。
懂事的孩子要主动放弃治疗
在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的治疗下,小思奇的病情稍微有些好转,然而治疗费用却成了他们全家的最大难题,二十几天的治疗,总共花费了14万元。
“家里能借的亲戚都借了。为了不让我们再为难,孩子懂事地说:妈,咱们回家吧!咱家没钱了,不治了。晚上他看我躺在地上睡着了,不忍心叫醒我,就自己从床上爬到地下,一点点的爬去上卫生间。”李亚芝哭着对记者说。
虽然知道儿子的病情很严重,但李亚芝夫妇仍不愿放弃治疗。可现实摆在眼前,没钱怎么再治疗下去?用什么支付儿子的医药费?
小思奇家共5口人,82岁的奶奶、父母、哥哥和他。由于瘫痪在床的奶奶,常年需要李亚芝的照顾,因此家里的经济负担全都落在了父亲窦庆军的肩上,窦庆军出生时仅有一只胳膊,他干不了什么活,只能给别人打更。现在小思奇有病,能借的亲戚都已借遍,实在没有别的办法,只好将小思奇送进了大庆市中医医院进行治疗。从小思奇得病到现在,他的父母为了省钱给他治病,每人一天仅喝一碗粥。夫妻俩每天就睡在孩子病床下的地上。
然而医院告诉他们,治疗小思奇再生障碍性贫血的药物,医院里仅有地塞米松和血小板。地塞米松可以用来控制孩子发高烧,血小板用来维持孩子的生命,这两样药并不能起到治疗病症的根本效果。
孩子治愈就差一步能再维持输一个月血小板
看着儿子的躺在床上痛苦的样子,李亚芝又痛哭起来,他们再也无力承担高昂的治疗费用。“欠亲戚14万元,都是农村的没啥钱,真是没辙了,但是,做父母的也不能看着孩子就这么没了…”窦庆军说着痛哭起来。
据窦庆丰介绍,现在主要采取输血小板的治疗方法,维持输一个月的血小板,他就能恢复其造血功能,小思奇的病情就有望被控制,可是治疗费用也需要三十万。
“现在最难的就是治疗费用,输一次血小板就需要四千多,刚凑了五千多块钱交上了,下一次输血小板的钱还不知道在哪里?一个月需要三十万元,希望热心的市民能伸出援助之手,帮助一下我可怜的侄子,谢谢您们!”孩子的姑姑窦庆丰悲痛地哭着说。
若有市民想帮助小思奇,您可以直接到大庆市中医医院住院部八楼血液科重病监护室找小思奇的家人,也可拨打窦庆丰的电话与之联系,联系电话为:139369688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