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4月9日讯 记者在我市粮食部门获悉,自去年秋天粮食收购以来,玉米市场价格高开低走,粮食购销不畅,农民都在徘徊观望,等待市场价格反弹,导致今年粮食销售滞后,农民手中余粮等待出售。另一方面,由于去年秋天降水量大,粮食水分高,质量达不到国家临储粮收购标准。进入春季以来,随着气温的转暖,待售的玉米损耗加大、出现坏粮的危险加剧,为此我市粮食部门采取多种应对措施,引导农民适时卖粮科学储粮,避免出现“粮贱伤农”现象。

加大国储收购力度,便农卖粮。为方便农民就近卖粮,全市行政辖区内新增政策性收购点由原来的29个增加到36个。各收购点全天候敞开收购,并设专职检验员检质验等,减少中间环节。积极筹措资金,保证收购资金及时、足额供应,严格执行粮食收购政策,不限收、不拒收、随到随收、应收尽收、当日结算。 加大宣传力度,减少储粮损失。为了让农民充分了解粮食收购政策,粮食部门在每个粮库设置一名政策解答员,为农民详细讲解粮食收购政策。组织工作人员,分成多个小组,深入到农户家中进行政策宣传,引导农民适时适价卖粮,尽快出售手中余粮,尽早变现,为春耕生产做准备。对还存有余粮的农户引导农民科学储粮,尽量使玉米上楼子、搭架子、使用小型粮仓等高地储存的方式,减少变质、霉粒产生。

责任编辑:邱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