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4月9日讯 题:忠诚检察事业 书写无悔人生——记鹤岗市人民检察院职务犯罪预防处处长魏传学
记者 岳云雪
魏传学,50岁,1983年参加检察工作,现任鹤岗市人民检察院职务犯罪预防处处长。从书记员、助检员、到检察员,从办案人到副科长、科长再到处长,魏传学在检察战线上摸爬滚打了29年。这些年,魏传学获得了很多荣誉,人民满意检察官、优秀共产党员、践行政法干警核心价值观个人标兵……到底获得了多少证书,魏传学自己也说不清楚。谈到面对众多荣誉时,魏传学只是说,我还是原来那个我,因为我还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平平凡凡的检察官,还是要在自己的岗位上一直干下去。
工作中的魏传学认真严谨。东北网记者 岳云雪 摄
从切除“肿瘤”到预防“癌症”
1983年,魏传学进入检察机关,从跨入检察机关大门的那一刻起,魏传学就默默地告诫自己,要对得起自己的岗位职责。他早年在鹤岗市兴安区检察院工作,先后任书记员、助理检察员、检察员。
1994年2月,他担任兴安区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主管刑事检察工作。上任后,魏传学经常不吃饭熬夜办案,每当深夜回到家,还未等妻子把饭菜热好,他便依偎在沙发上呼呼大睡,任凭妻子怎么喊都喊不醒。主抓刑事检察工作的两年间,他就参与办理各类刑事案件90余件,办案准确率均达100%。
为坚守那始终如一的信念,魏传学不仅豁出了身体,有时甚至豁出了性命。
荣誉背后是魏传学无尽地付出。东北网记者 岳云雪 摄
1997年,兴安区检察院接到举报:某食品有限公司驻长春市办事处主任张某及100多万元货款下落不明。按照上级指示,魏传学立即带领干警奔赴长春抓捕张某。张某凶狠残暴,在长春号称“一霸”。
面对随时可能出现的抓捕风险,魏传学没有畏惧,经过3天2夜的调查摸排、设伏蹲坑,斗智斗勇,终于在一天半夜将张某秘密捕获。张某得到了法律的严厉惩处,为国家挽回了经济损失40多万元,虽然今天看起来不算什么,但在当时,40多万元,就如同天文数字一般惊人。
“凭借一颗平常心和做人的良知,带好队伍,干好工作。”这是魏传学的一句肺腑之言。
2004年年底,魏传学被遴选到市院机关。2008年,他承担起鹤岗市检察院职务犯罪预防处处长的重任。“从前我主管刑事检察工作,那就好比一个人长了肿瘤,我帮着切除,现在我从事职务犯罪预防工作,那就要不给肿瘤有生长的机会。”从治已病到治未病,魏传学完成了一次彻底的工作理念转型。
担任职务犯罪预防处处长后,魏传学创新工作思路,推进工作落实,把鹤岗市院职务犯罪预防工作干得红红火火。
调入“新部门”要干“大事业”
鹤岗市是一个以煤炭生产为主的资源型城市。2008年上任后,魏传学就牵头对鹤矿集团所属的煤炭系统开展了专项预防工作。通过走访南山、峻德和益新等煤矿,他发现,煤矿工人反映最敏感的问题是各矿采区区长、队长克扣、截留工人的工资、奖金占为己有的问题。在魏传学看来,这是涉及民生、民利的大问题。
魏传学到矿区进行走访调查。东北网记者 岳云雪 摄
魏传学积极深入矿工中间,在进行法制宣传教育的同时,广泛开展预防调查。在1个月的时间里,魏传学走采区、到井下、访矿工,开展预防调查,先后获取假冒、截留工人工资的案件线索数起,挽回经济损失百万元。
“魏处长经常来我们矿区进行走访,了解我们的难处,自从他来了以后,我们的工资都是按时、足额发放,并实行公开透明制度,我们这些矿工的生活得到了保障。”峻德煤矿三开拓区九三五队技术元姚玖成对魏传学十分感激。
魏传学经常与同事讨论案情到深夜。东北网记者 岳云雪 摄
魏传学认为,单位不在大小,关键在于以一种什么样的精神去做好每一项工作,且不论干什么事情,不干则已,干就要干好,就要奋勇争先。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在开展预防工作中,魏传学将南山、峻德和益新煤矿管理人员及矿工的社会关系、家庭住址、身份证号码、工号、职工工资发放明细等信息全部搜集起来,形成了完整的局部信息资源。魏传学与同事们用了25天时间,将鹤矿集团十万余名职工的人事档案信息和2007年以来的职工工资发放明细收集到一起,输入微机建立了查办冒领工人工资案件信息库。
除了案件信息库,魏传学还提出了监督开标合法,强化查询制度、明确投标人资质;监督开标公开,随机抽取评标专家,专人专线专车联络的办法;监督评标公正,开通评标专线通道,通讯设备统一管理;监督竞标公开,细化量化评分值,减少自由裁量办法。这“四个监督”工作法,成为2011年最高人民检察院组织全国检察机关职务犯罪部门负责人进行培训的重要内容。
这些“魏式”工作方法,在查办和预防职务犯罪工作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他独创的预防工作经验作为唯一的预防工作经验,被全省检察系统推广。
29年风霜雨雪,29年从检历程,魏传学从一个意气风发的青年,走进了壮重沉稳的中年,但心中对检察事业的挚爱却随着年龄增长、工作的累积而愈发强烈而执着。“检察事业需要什么样的人,我就做什么样的人”,朴素的句语道出了他对检察事业无悔的坚守和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