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地方新闻  >  哈尔滨
搜 索
东北林大教授聂绍荃:哈市绿化应首选本地苗
2013-04-10 10:42:40 来源:东北网-黑龙江晨报  作者:吴雨桐 赵政府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东北网4月10日讯 哈市春季绿化工作启动,部分绿化单位在外地购买的苗木已经运抵哈市。对此,东北林业大学教授聂绍荃表示,未经驯化的外地树苗成活率和保存率都很低,尤其是保存率仅为50%——60%,他建议哈市绿化部门应首选本地树苗以提高成活率。

  大量栽外地苗

  难成大规模生态效应

  在某绿化单位工作的一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3月份,他们单位就派人兵分几路去外地采购苗木,有的苗木正在运往哈市,有的苗木已经到货,暂时卸在了哈市郊区,陆续运到市区的绿化地点。

  在哈市绿化部门工作多年的一位业内人士告诉记者,哈市城市绿化使用的乔木一般要求胸径8厘米以上的大型苗木,大型乔木的培育成本高,主要来源于本地的国有苗圃。近年,哈市绿化面积逐年增加,哈市国有苗圃中的大型乔木大部分被用于绿化,后续补育不及时,导致大型苗木短缺,无法满足绿化需求。因此,不少绿化单位都选择到外地去购买树苗,目前市区栽种的大量乔木来自外地。

  根据哈市统计年鉴的数字显示,2012年哈市苗木的自给率为60%。

  根据哈市绿化部门的要求,绿化中标单位对所栽的树木必须保活3年。这个政策对于提高树木成活率有一定的作用,但是有的绿化单位也有“对策”。哈市一家绿化单位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一般的苗木都能活3年,因此都选择便宜的外地苗木。在3年内有苗木死亡的,在3年的验收之前重新进行栽种,这样就能顺利通过了验收。但是外地苗栽上3年后就会有大量的出现生长缓慢甚至枯死,但是这时已经跟最初的绿化单位没关系了,只能由下一个绿化单位进行补植。

  业内人士表示,年年更换新树使城市的绿化总是处于新生期,无法形成较大规模的生态效应。

  外地苗保存率仅为50%—60%

  东北林业大学教授、园林专家聂绍荃表示,衡量苗木的质量,有两个指标,一个是成活率,一个是保存率。栽种两年内成活株数占原来总株数之比称为成活率。栽种3年后,苗木由于环境侵袭、养护等诸多因素的影响,死亡一部分,这个保存数与栽种时株数之比称为保存率,也就是能长期存活的树木株数与栽种时的比例。

  聂少荃指出,本地树苗的保存率能达到80%—90%,外地树苗保存率在50%—60%,这就意味着外地树苗种在市区三四年后将有40%左右的死掉,这其中不包括外界因素,主要原因是苗木本身并不适合在哈市街路上生长。

  聂绍荃进一步解释说,由于不同城市经度、纬度和海拔高度的差异,不少外来引进的树种并不适合在哈市种植。一些在外地培育的,直接移植到哈尔滨的树种,即使是适合本地种植的,其成活率也必然会受到影响,如果想要提高成活率和保存率,必须经过两三年的科学驯化才能适应哈尔滨的气候和生长环境。

  外地引进树苗必须经过驯化

  聂绍荃认为,苗木的来源和健康与否对树木的成活有很大影响。他认为,哈市绿化应该首选种植本地苗,因为本地苗木可以更好地适应哈市的气候和温度,更易成活,最好不栽种那些没有把握能够很好成活的树苗。外地引进的必须经过驯化和试种后才能大面积推广。同时,他建议哈市严格控制苗源,严禁未经驯化的外地苗直接栽种,栽种前还应该仔细检查树木的健康情况,查看树种的质量如何,有无病害等,保证种植的每一棵树木都是健康的。

  聂绍荃举例说,他曾经在松北区看到,有的隔离带中大量的大棵油松都发黄甚至枯死了。他认为,如果是本地苗圃培育出来的树苗,种在这样成片的绿地里就不会出现大面积死亡。

责任编辑:张隽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