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社会万象  >  真情时刻
搜 索
同江百姓的“知心人”——记“最美基层检察官”李明
2013-04-10 18:31:48 来源:东北网  作者:岳云雪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东北网4月10日讯 题:同江百姓的“知心人”——记最美基层检察官”李明

  记者 岳云雪

  她的故事来自她接待的众多上访者,以及数不清的疑问和矛盾。她最在意的,也恰恰是这些找她“讨说法”的群众。在同江市人民检察院的控申接待室,始终保持微笑的李明,一眼就让记者认了出来。

  李明在控申接待室这个特殊的“窗口”,一干就是18年,她苦练“内功”,成功处理了众多棘手的上访案件,还给一个个诉求人以公道,赢得了人民群众的信任,同江百姓亲切地叫她“知心人”,同事称她为“女强人”。

李明总是热情接待上访者。东北网记者 岳云雪 摄

  多年来,经李明接待受理的500多起上访案件,均得到妥善处理,无一人越级上访,案件无一积压。李明被最高人民检察院授予“最美基层检察官”称号,并先后被省检察院授予“全省优秀接待员”、“践行政法干警核心价值观先进个人标兵”等荣誉称号。

  从事控申接待工作多年,李明接触过形形色色的上访人,她充分尊重每一位上访人,即使他们提出的是无理诉求。院里的同事都很佩服李明的耐心,上访人和她大吵大闹时,她从不反驳。在工作职责范围内,李明想到最多的是能为老百姓多做点事,她说这样觉得心里舒坦。

  “老百姓来上访,应该让他们把话讲出来。将心比心,换位思考,如果自己的亲人遇到不公正的事情,我们还会无视上访人的控诉,还会对他们感到厌烦吗?”朴实的话语足以显示李明对百姓的赤诚之心。

李明与很多上访者都成了朋友。东北网记者 岳云雪 摄

李明到社区走访,为群众提供法律咨询。东北网记者 岳云雪 摄

  在接待上访工作之外,李明和同事们还常常主动在各乡镇、社区开展巡回外访,延伸控申窗口,力争把矛盾化解在基层,消灭在萌芽状态。

  2006年5月,李明和同事来到地处偏僻的银川乡时,一个面容憔悴的男子引起了李明的注意。这名男子在宣传车前徘徊了很久,几次欲言又止。李明微笑着主动上前问他需要什么帮助,男子嗫嚅地说:“我有一件难事儿,不知你们能不能帮我?”于是,他哽咽着讲出了缠绕他八年的难心事。


  这名男子叫吴国胜,是银川乡银川村村民。1998年春季,吴国胜向当地农行申请了一笔2000元的贷款,但办完手续后一直没有领到钱。到了秋天,银行却催他还款。吴国胜找到村里,村干部说贷款人名单里没有他的名字,没有办法解决,八年过去了,事情还是没有眉目,银行依然每年向他催缴还款,更糟糕的是妻子怀疑他把这笔钱用于赌博,二人为此经常争吵。

  巡访结束后,李明一直惦记着这件事,想查个水落石出。于是,她访银行、下村屯,找来当时办理贷款的银行工作人员及村干部,用了10天时间一笔一笔地核对当年贷款票据。终于查清村里的银行贷款进账单上虽然有吴国胜的名字,但进账款中实际包含着吴国胜的2000元,而此款并没有发放到吴国胜手中,所以应由村里承担还贷。当吴国胜得知这一结果时,激动得不停地念叨:“八年了,我终于清白了,可以安心过日子了。”

村民吴国胜回想李明对他的帮助,激动落泪。东北网记者 岳云雪 摄

  从事控申接待工作十几年,李明从来没有感到厌烦,而是不断总结工作方法、创新工作思路。这些年她总结出耐心接待、真心办事、用心执法、诚心为民的“四心”接待法,巡访下访、打造多元化接访模式,建立心理疏导机制等工作方式,有效提高了处理矛盾、化解纠纷的能力水平。

  今年,她又带头做起了法律志愿服务工作,而这一想法正是源于去年底对同江市刑事犯罪案件的调查分析。在调查中,她发现未成年人发案率呈上升趋势,于是萌发了做法律志愿服务工作的想法。

荣誉证书激励李明更加努力工作。东北网记者 岳云雪 摄

  目前,她已经为多个社区的100多名家长就如何教育子女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进行了详细讲解,并收到了良好效果。下一步她还将走进中小学校园,为更多未成年人提供法律服务。

  同江市检察院的年轻同志都有这样一个感觉,与李明相处时间越长,将来应成为一名优秀检察官的目标就越清晰。李明甘于奉献的精神潜移默化地引导着她身边的人们......

[1]  [2]  下一页  尾页

责任编辑:彭佳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