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日报4月13日讯 记者日前从省农委了解到,虽然气候条件不利,但在全省上下的积极努力下,备耕生产已取得阶段性成果。农民种粮积极性不断提高,全省粮食作物意向播种面积达到2.1亿亩,比去年增加100万亩;其中玉米、水稻两大高产作物面积将分别达到1亿亩和5800万亩。
2012年,我省粮食播种面积达到创历史最高水平的20913.1万亩。在此带动下,全省粮食总产也达到1152.3亿斤,约占全国的十分之一,并实现“九连增”。今年粮食作物意向播种面积继续稳定在较高水平上,将为粮食稳产高产奠定坚实基础。
种植意向定了,各项春耕春播准备也紧锣密鼓,进展迅速。一是农资下摆接近尾声。今年,全省种子、化肥、柴油等物资货源充足,市场价格稳定。各地加大宣传引导,积极组织农民加快农资购买进度,目前已到户近九成,为春耕生产提供了良好保障。二是水稻育苗开始启动。水田区积极组织农民开展浸种催芽和育苗,800个水稻智能化催芽车间已全部投入使用。针对地温低、土壤湿度大等不利条件,各地纷纷采取双层覆膜、基质育苗等方式,提高水稻育苗质量。目前,全省已完成水稻育苗6243万平方米,完成15.6%。三是抢排田间积水。随着气温回暖,冰雪加快融化,局部旱田地块出现明水。各地积极组织农业、水利等部门帮助农民抢排积水,加快土壤散湿,确保适时整地播种。目前,全省已抢排田间积水280多万亩。四是科技培训已经完成。各地采取集中办班、专家入户指导等形式,加大对农民抗灾技术的培训力度,全省已培训农民500多万人(次)。五是技术指导服务到位。去冬以来,省农委先后4次组织专家会商,有针对性地提出应对措施。种子部门已提前储备早熟救灾玉米、大豆种子,保证涝情严重、播期拖后地块更换种子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