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社会万象  >  民生
搜 索
多元相亲“颠覆”冰城婚恋市场
2013-04-14 08:21:50 来源:生活报  作者:张立 于海霞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生活报4月14日讯 昔日哈尔滨市满街“鹊桥”人挤人,如今,传统婚介所仅剩一家,落入日薄西山的境地。是谁抢了婚介所的蛋糕?在多日的调查走访中记者了解到,随着公益相亲会、网络红娘、电视速配以及更直接快速的互联网交友的兴起,实体婚介已经败下阵来,多元化相亲正在改变冰城婚恋市场格局。

  如今很多单身男女选择通过婚恋网交友

  昔日:到婚介所登记得“走后门”

  如今:街上难觅婚介所踪迹

  来管理部门年审的婚介所少了,哈市街面上的婚介所也难觅踪迹。当年,哈市南岗区、道里区聚集着大量的民营婚介所,尤其在新阳路、西大直街等繁华街路上,市民不经意抬头就可以看到路两边楼房窗户里,写着红色大字的“婚介”招牌,而如今记者踏查这些地方却找不到任何婚介所了,更难寻昔日的红火场景。

  “我们婚介所以往是门庭若市,每天屋内都是满满的,有时候周末来都要排大队登记,要想早点儿见对象得‘走后门’托人。”曾在道里区安升街开婚介所的于丽,两年前就已经将婚介所的店面改成了房屋中介,她告诉记者,十多年前是婚介所最火的时期。那时有人为了找到条件好的对象,都得托人找她,还得送烟送水果,希望能早日相约见面。

  “和早几年相比,简直是天壤之别。我开过5家婚介分公司,业务好时遍及哈市各区,但后来客源越来越少,所以陆续都关了。”经营了近10年婚介所的王宁对记者说,她现在仍在思考如何重新叫响婚介所这张牌。

  采访中记者也了解到,在哈市婚介黄金时期,仅南岗一个区就有一百多家婚介所,全市婚介所在三四百家左右,为了打造诚信婚介,哈市民政部门还推出过“十佳婚介”评选活动。现在有的网站上,还保存着曾经入选的26家婚介所,可见当年的辉煌。

  “诚信危机”让市民对传统婚介望而却步

  昔日冰城“鹊桥”人挤人,如今为何走向没落?“过去那种靠在报纸上打中缝广告,在家等客人上门的经营模式已很难维持下去。”曾经营婚介所的于丽对目前哈市传统婚介的境遇一点儿也不觉得奇怪,她告诉记者,相对于新型婚介方式狼烟四起的局面,传统婚介所靠“婚托”,靠见面相亲,靠“相貌英俊、有房有车”的征婚广告语招揽生意已经过时了,众多虚假信息更使传统婚介淹没在了“诚信危机”中。

  “我就曾被婚介骗过,花了1000多元中介费,最后也没找到合适的对象。”采访中,将近50岁的市民孙春华说起到婚介找对象的经历仍心存不满,5年前离婚的他,先后去过几家婚介,每次去了之后都是先交100元中介费,然后工作人员打电话帮着约见相亲对象。“我在两家婚介曾见过同一个对象,后来才知道是‘婚托’,最后落得人财两空。”

  而几年前,记者也曾现场走访过哈市部分婚介所,其办公场地都比较狭小,工作人员多为店老板,一张办公桌外加一台电脑,收了介绍费后,介绍四五次不成,就不再管了。

  对此,从事多年婚介所管理工作的道外区民政局婚姻登记处科长武百恒认为,内部因素是传统婚介所没落的原因之一。一些婚介机构从业者素质参差不齐,以牟取利益为目的,造成很多社会问题和投诉,致使人们对传统婚介望而却步。

  多元化相亲“逼退”传统婚介所

  采访中记者还了解到,一方面是冰城实体婚介所经营惨淡纷纷倒闭,而另一方面是网络婚恋,电视、报纸等媒体相亲活动越来越兴旺,成为大部分单身男女的首选。可见,外力冲击成为压倒婚介所的最主要原因。

  “今年的相亲会啥时举办?我要给姑娘报个名。”虽然已经在数月前就结束了相亲活动,但本报仍能接到这样的相亲“求助电话”。从2008年起,本报就借助媒体的公益性平台,当起了冰城的“红娘”,相继举办了“生活之恋·月月相亲”、 “201314”情人节相亲会等大型公益性婚恋交友活动,引发了冰城交友热潮。同时,为了给青年男女提供展示自我风采的机会,本报还专门开辟了“寻爱”版面,刊登相亲信息,也受到单身男女的追捧,每天前来报名的人应接不暇。

  而除了公益相亲活动外,电视婚介也成为单身男女选择的平台之一。2011年,本报联手江苏卫视推出的“《非诚勿扰》龙江号”,首次在我省将平面媒体和电视、网络结合起来,两天就有700余人报名参与,在哈尔滨掀起了“全城热恋”的狂潮。

  同时,网络红娘也格外红火,目前哈市最大婚恋网站甜蜜蜜婚恋网的会员数达到了15000余人。其负责人表示,传统婚介对参与婚恋人士的身份资料难以确认,而婚恋网站却建立了相应的措施,例如身份认证,为网络婚恋增添了一道门槛。同时,网络婚介比较简单、便捷,更能满足个性化需求,点击鼠标查看资料,然后由专属的红娘对接。而现在的年轻人都习惯了通过网络来沟通,网络婚恋正好可以满足他们的需求,不见面的可以直接网络沟通。此外,婚恋网都是按年度收费,比婚介每次交费又省了很多。

  对此,黑龙江省婚庆礼仪行业协会会长王光表示,现代交友方式的变化是对传统婚介所最大的冲击,电视相亲、网络交友、媒体公益性相亲会,多元便捷。而传统婚介所受地域限制、用户选择范围狭窄等因素的影响,已经不适应如今快节奏的生活,所以被迫淘汰。

  哈市社科院研究员姜鸥则表示,现在网络发达,点击一下鼠标,单身男女可以先互相认识,谈得投机再见面,不行就不见面,少了羞答答见面的尴尬。而且现在青年人工作压力大,没有太多时间去相亲,网络、相亲会让他们在工作之余就能谈天说地,而且双方直接对话,不用再经过中介筛选那一关。所以可以说,新方式逼迫传统婚介让位。

  婚介所“变脸”将催生朝阳产业 “相亲经济”来了

  如何改变传统婚介机构的困境,哈市道里区民政局的翟科长表示,随着婚恋网站的冲击越来越强,电视交友节目越来越火,传统婚介服务占据市场比例的份额越来越少,但传统婚介也有自己的独特优势,毕竟要眼见为实,所以只有将网络的信息化优势和传统婚介的人性化服务进行完美的结合,婚介行业才能更加健康和良性地发展。

  在哈市经营着一家高级婚恋俱乐部的负责人李刚已经尝到了这种双结合方式的甜头。他和妻子曾开过一个婚介的实体店,还在道里区民政局注册过,但经营一年后,发现单靠刊登婚介信息、约会见面相亲等传统模式,并不吸引单身男女。于是他注册了一个婚恋网站,并通过会员模式进行运营,短短几个月就聚集了500多名单身人士。他认为,迎接网络时代的挑战,传统婚介要改变经营模式。但由于婚介行业的特殊性,婚恋最终还是要实实在在地面对面,所以也需要像婚介所那样的“落地服务”。

  姜鸥也表示,面对现代生活方式,婚介所也需要升级,现在国内外最流行的就是交友俱乐部模式,把纯婚介与商务、单身聚餐、交友会结合起来,推出会员制服务,专为都市金银白领提供私密化婚介服务,十分受欢迎。部分俱乐部的收费价格不菲,有的每人每月的费用在一两千元,高端的则在五六千元,这也是时下流行的相亲经济运营模式。“此外,我觉得婚介机构的经营理念也要转变,不能再是原来的‘媒婆式’,只是帮忙约个见面,应该向专业化转变,提升规模和档次,婚介要有意识地介入,能根据个体需求,有针对性地进行婚恋辅导。”

责任编辑:强锐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