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4月15日讯 4月10日,记者来到肇州工业园区百森食品公司二号生产车间流水线,看到一罐罐八宝粥排着纵队,一路“小跑”奔向打包车间,经封口装箱,发往全国各地。

百森公司研发人员介绍,目前八宝粥的原料中,有6种原料在当地采购,包括麦仁、江米、黑豆、绿豆、红豆、云豆,今后还将研发以小米、粘玉米为原料的八宝粥,这样不但可以提升产品品质,还可以降低企业的生产成本、增加效益。
研发人员给记者算了一笔账,每罐八宝粥中含有42克谷粮,按企业每天百万罐的生产能力计算,一天使用粮食40吨,一年用粮近1.5万吨。
县农业局局长李方岐介绍,如果企业原料全部从当地采购,全县杂粮种植面积将突破10万亩,农民亩均增收500元,农民实现增收5千万元。
双发乡农民李大志就是其中的受益者。近日,他开着心爱的小四轮儿,早早来到县里的农资店。
“老李,买苞米种子啊?”农资店老板问。
“不,今年不种大苞米了,改种红豆了。”李大志说,去年种的五亩红豆,全卖给了百森食品公司,一亩收入1500多元,今年我打算再种10亩豆子。
百森公司不但为种地的农民带来了实惠,还为打工的农民提供了岗位。
吃过早饭,杏山村农民孙国富急忙对着镜子整理好衣服,出门上了迎面开来的金龙通勤车。
通勤车向着百森食品工厂驶去,一路上走走停停,50多个座位的金龙客车很快就坐满了。有杏山村儿的、有大猪官屯儿的、有五显屯儿的,和孙国富一样,他们以前也是园区附近的农民,如今都在这家企业工作。
起初,企业建设时,孙国富是百森建设工地的建筑工人,可他为人勤快,工作更实在,企业投产后被企业直接录用,从一位普通工人变成了企业“白领”。
看着一箱箱八宝粥,他感慨道,以前咱是面朝黄土背朝天,在土坷垃里刨食儿的农民,如今还和粮食打交道,但咱现在是在流水线上、穿着板正儿制服的工人了。
孙国富家里有20多亩地,年年都种苞米。如今大田耕种已经基本实现机械化,连种带收一共也用不了几天,多数时间孙国富都是闲着。“现在这份工作不看天吃饭,旱涝保收,农忙的时候还能帮把手,离家近心里也踏实。”孙国富告诉记者,过了实习期后,企业就给他们上了保险,还办了工资卡,中午提供免费的午饭,自己相当于端上了“铁饭碗”。
如今,和孙国富一样的农民在此工作的有200多人。别看一罐小小的八宝粥,照样能却鼓起农民的“钱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