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地方新闻  >  大庆
搜 索
H7N9大庆防控无死角 确定专人负责每天定时进行疫情监测
2013-04-16 10:13:31 来源:东北网-大庆日报  作者:田静馨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东北网4月16日讯 记者15日在市卫生局了解到,自今年3月底,上海发现首例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例后,截至4月15日17时,全国共报告63例病例,未发现人传人的证据。大庆目前没有疑似和确诊病例。

  H7N9禽流感病例虽然在我市尚未出现,但我市卫生部门严阵以待、迅速反应,出台了《人感染H7N9禽流感防控预案》。

  设置11家定点医院,120提供专车保障病例转运

  据了解,卫生行政部门,也就是市及各区县卫生局,负责辖区人感染H7N9禽流感防控工作,制定防治预案,组织开展应急准备和技术培训;掌握本辖区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医疗卫生资源,发生疫情时统一调动。

  按照属地定点医院隔离治疗原则,杜尔伯特人民医院、林甸县人民医院、肇州县人民医院、肇源县人民医院、市第六医院为县级定点医院。油田总医院、龙南医院、市人民医院、市第二医院、市第四医院、市第五医院为市级定点医院。除定点医院外,其它市级医院、县(区)级医院、总院集团成员医院都列为医疗救治预备医院。

  非定点医院对发热伴有呼吸道症状的病人应及时进行诊断,发现可疑病例后立即向所在县(区)卫生局、疾控机构报告,协助120紧急救援中心转运病例至辖区定点医院。重症病例经过市或省专家组会诊确认需要转院救治的,可分别转至市级或省级定点医院救治。

  市级流感检测实验室实行24小时接收制度,及时收集、保存、检验样品。

  卫生监督机构依法开展对医疗机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预检分诊、疫情报告等工作的监督检查,负责监督消毒隔离和医务人员个人防护等措施和疫点疫区预防控制措施落实。开展食品卫生、环境卫生等卫生监督和执法稽查;做好学校、托幼机构和公共场所等预防控制工作的监督检查。

  市120紧急救援中心负责全市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例转运车辆的指挥调度工作。医疗机构需转运人感染H7N9禽流感预警病例、疑似病例、临床诊断病例、确诊病例时,向属地卫生行政部门报告,属地卫生行政部门通知市120紧急救援中心调度车辆将病例转运至接收医疗机构。

  市120紧急救援中心、定点医院及县(区)级急救中心要设置专门的区域停放转运救护车辆,采取洗消措施,配备专门的医务人员、司机、救护车辆,负责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例的转运工作。做好病例转运交接记录,并及时报市级卫生行政部门。转运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例后,救护车辆必须返回急救中心消毒后再转运下一例病例。

  建立发热病人首诊负责制,主动搜索不明原因肺炎

  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对不明原因肺炎病例和流感病例的监测预警,主要按照国家卫计委发布的三个文件:《医疗机构传染病预检分诊管理办法》、《全国不明原因肺炎病例监测实施方案》、《人感染H7N9禽流感医院感染预防和控制技术指南(2013年版)》。

  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将确定专人负责每天定时进行疫情监测;派出专业人员深入医疗机构指导开展监测工作,主动搜索不明原因肺炎病例、人感染H7N9禽流感可疑病例,密切关注呼吸道传染病的疫情动态和聚集性病例发生等异常情况,及时预警;对疑似病例及其密切接触者进行追踪调查,查明传播链;负责对医疗机构人感染H7N9禽流感防控工作的指导,组织必要的诊断试剂、疫苗、消毒药械、卫生防护用品的储备,逐级进行专业技术人员的业务指导和培训。

  各级各类医疗机构会建立发热病人首诊负责制,医师在接诊过程中,对体温38℃以上,伴有咽痛、咳嗽者,将询问流行病学接触史,对发热前一周曾到过或居住在禽流感疫区或接触过病死禽的要进行专门登记并转至感染科或分诊点进行检诊。

  民营医院、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和个体诊所要对体温38℃以上,伴有咽痛、咳嗽,发热前一周曾到过或居住在禽流感疫区或接触过病死禽,以及发热伴肺炎的患者转到县级及以上定点医院就诊,不得滞留病人。

  医疗机构发现人感染H7N9禽流感可疑病例或疑似病例后,要按有关规定进行报告。县(区)卫生局接到报告后,要立即组织流行病学、临床医学、微生物学等相关专业的专家会诊,确认疑似病例后要在两小时内向市卫生局报告,并按规定将病人隔离和治疗。市卫生局接到报告后,会在12小时内派出市级专家组进行判定,并于规定的两小时内报省卫生厅。

  禽流感疫情分为四个等级,大庆市均有应急反应对策

  按照《黑龙江省流感大流行应急预案》规定,根据人感染H7N9禽流感疫情涉及范围、传播速度和对社会的危害程度,疫情分为一般(Ⅳ级)、较大(Ⅲ级)、重大(Ⅱ级)、特别重大(Ⅰ级)四级,依次用蓝、黄、橙、红色预警。

  全省宣布Ⅳ级疫情或本市范围内出现禽类大量死亡,包括农业部门通报的某地出现大量不明原因禽类死亡,为Ⅳ级疫情。全省宣布Ⅲ级疫情或本市范围内出现疑似或确认H7N9禽流感疫情,但没有发现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例,为Ⅲ级疫情。全省宣布Ⅱ级疫情或本市范围内出现散在疑似,临床诊断、确诊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例,为Ⅱ级疫情。经证实H7N9禽流感具备人传人的能力,全省宣布Ⅰ级疫情或本市出现人感染H7N9禽流感疫情扩散趋势,为Ⅰ级疫情。

  疑似病例、临床诊断病例和确诊病例,以及危重的预警病例在市级定点医院隔离救治;一般的预警病例在属地县级定点医院隔离治疗。

  根据疫情的严重程度,应急反应也分为Ⅳ级、Ⅲ级、Ⅱ级、Ⅰ级。


 

  Ⅳ级:向疫区派应急机动队

  Ⅳ级应急反应时,采取5项措施:一是县(区)卫生局接到报告后,立即与本级农业部门进行核实,同时向市卫生局报告。

  二是市卫生局派出2名以上的疾病预防控制专家到达疫区现场,指导疫情处理。市级应急机动队立即处于待命状态。

  三是疫点所在地的县(区)卫生局启动人感染H7N9禽流感应急机制,成立人感染H7N9禽流感防控指挥部。

  四是县(区)卫生局向每个疫区派出1支应急机动队。如疫点数量多、疫区范围大,当地设立的应急机动队不足以承担防控任务时,市卫生局统一调配其他县(区)的机动队予以支援。应急队指导当地村医和乡镇卫生院对疫区内所有密切接触者、发热病人、病死禽捕杀人员进行排查和登记,对病死禽的密切接触者和发热病人进行医学观察7天。对生活饮用水、可疑禽流感动物污染的物品和区域进行终末消毒;组织开展爱国卫生运动等。

  五是机动队和乡镇卫生院每日定时向县(区)卫生局、县(区)疾控中心上报密切接触者、发热病人、病死禽扑杀人员、消毒消杀、健康教育情况和相关情况报表。

  Ⅲ级:建立发热病人首诊负责制

  Ⅲ级应急反应时,将在Ⅳ级应急反应的基础上,采取如下措施:

  疫情所在县(区)卫生局立即启动应急处理预案,成立人感染H7N9禽流感预防控制指挥部,总指挥由主要领导担任。未发生疫情的县(区)卫生局将做好本地区人感染H7N9禽流感防治的各项应急准备,加大防控力度。县(区)卫生局向疫情发生地派出防控专家组指导当地防控工作。

  疫情发生县(区)及相邻县(区)的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均会对有禽类接触史的流感样病例和不明原因肺炎病例开展人感染H7N9禽流感疫情监测。各级各类医疗机构会设专人加强感染科或预检分诊点的检诊分诊工作,对发热病人、呼吸道感染者配戴口罩。各级各类医疗机构会建立发热病人首诊负责制,接诊医师对体温≥38℃,伴咳嗽、咽痛者要进行专门登记,详细询问患者病史、职业以及与病禽接触史。凡有病禽接触史,会转县级及以上医疗机构检诊。民营医院、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和个体诊所对发热伴有肺炎症状者,应当立即转县级及以上医院筛查,不得滞留病人。医疗机构发现体温≥38℃,伴咽痛、咳嗽并有禽流感流行病学史的患者,要报告当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

  消毒处理方面,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要按照《禽流感消毒技术方案》,协助农业等有关部门对消毒工作进行指导和效果评价。对疫区的饮用水应进行消毒处理,保证其微生物指标符合《生活饮用水标准》。同时开展大众健康教育和爱国卫生运动。县(区)卫生局要每日向市卫生局报告。

  Ⅱ级:市卫生局成立防控指挥部

  Ⅱ级疫情的应急反应时,在Ⅲ级应急反应的基础上采取以下措施。

  市卫生局成立人感染H7N9禽流感防控指挥部,指挥全市防控工作。

  在病例报告方面,要执行网络直报。根据国家卫计委《人感染H7N9禽流感诊疗方案》,发现疑似病例、临床诊断病例、确诊病例后,要进行网络直报,同时填报《传染病报告卡》。

  在病例隔离救治方面,诊断为疑似病例、临床诊断病例、确诊病例后,要立即专人专车送往指定医院进行隔离治疗,市级医疗救治专家组对病人救治进行技术指导。对诊断为预警病例的要转至所在地的县(区)级定点医院进行隔离医学观察,市级医疗救治专家组进行指导。收治疑似病例、临床诊断病例、确诊病例及预警病例的医院,要每日向当地及市卫生局报告病人病情和治疗情况。收治医院要加强医院院内感染控制工作和医护人员的个人防护,防止发生院内感染。

  在患者转运方面,预警病例、疑似病例、临床诊断病例、确诊病例的转运由接诊单位或急救中心承担,转运过程中司机和医务人员采取标准预防措施。

  在消毒处理方面。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要按照国家卫计委《禽流感消毒技术方案》,组织、指导对疫点和病例活动范围的污染场所进行终末消毒。

  在流行病学调查方面,疾病预防控制机构部门接到疫情报告后,要立即组织专业人员对疑似病例、临床诊断病例、确诊病例进行调查。对病例的可能感染源、潜伏期、传染期和临床表现进行认真调查,对病例的所有密切接触者进行追踪和调查,对出现症状者及时进行隔离和医学观察,填写《人感染H7N9禽流感流行病学个案调查表》进行网络直报。流调人员应做好个人防护。

  在疫情监测方面,全市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均对有禽类接触史的流感样病例和不明原因肺炎病例,开展疫情监测。

  Ⅰ级:可采取疫区封锁等政策

  Ⅰ级疫情的应急反应时,在Ⅱ级应急反应的基础上采取以下措施。

  首先是市卫生局根据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专家咨询委员会的建议和疫情控制工作需要,建议市政府成立人感染H7N9禽流感防治指挥部,并在省防控指挥部领导下开展工作。

  其次是发生地卫生局根据疫情流行情况,向当地政府提出实施疫区封锁、停课、停产、停止集会、停止集市贸易等建议。

  再次是对密切接触者进行隔离医学观察7天,必要时服用预防药物。

  第四是发生地卫生局设立并公布疫情报告专用电话,鼓励群众报告病例,及时进行排查。未发生疫情地区各级各类医疗机构要加强发热呼吸道病例预检分诊工作,配备专业人员,对发热病人进行鉴别诊断,对可疑病人要及时进行隔离,并采样送疾病控制机构检测。

  第五是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要对所有感染者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开展感染病例传播链、传染期调查,追踪所有感染病例的密切接触者。

  第六是疫情发生地对外出人员实行交通检疫措施,测量体温,对体温≥38℃者进行医学观察。对可疑病人立即送当地医疗机构作进一步医学检查,并及时报告当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未发生疫情地对来自疫情发生地的人员实行交通检疫措施,进行详细登记,测量体温,对体温≥38℃者进行医学观察。对可疑病人立即送当地定点医院作进一步医学检查,并及时报告当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未发生疫情地对来自疫情发生地人员实行健康随访制度,当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每日报告健康状况,出现症状者,立即送当地医疗机构进行医学检查。

  最后是医学救治病例一律收到定点医院,转运工作由接诊医疗机构或急救中心承担,按照《突发事件应对法》等相关法律法规要求,采取相应的预防控制措施。


 

   目前病例分布情况

  加强自我防护预防H7N9

 

 

 

 

 

 

 

责任编辑:强锐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