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社会万象  >  民生
搜 索
女子突然死亡疑虑重重鉴定结果出预料 真凶:没炒熟的豆角
2013-04-18 10:05:13 来源:生活报  作者:王伟琳 李巍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生活报4月18日讯 哈医大法医教研室的实验室门口放着两个铁架子,里面锁着几十个封得严严实实的大塑料桶,分成白色、红色、蓝色等,桶盖上写着来自省内市县的地名和编号。这些桶装的都是需要尸检时提取的死者脏器,一个桶一个“人”。

  2月25日,于红就是这样被装在密封的红色桶里,被人从黑河送到了这里。

  十多天前,她在参加同学聚会后出现呕吐,在医院就诊时病情加重最终死亡。家属认为是医院医治不当造成,同时也怀疑是其前夫投毒所致。

  女子病亡家人要求尸检查出死因

  30岁的于红与前夫是高中同学,2月14日情人节下午,二人一起到同学家参加聚会。聚会上,每个人都做了一道拿手菜,于红喜欢吃豆角,前夫就为她做了一盘炒豆角丝。

①制作病理切片

  聚会上,同学们把酒畅饮,相谈甚欢,一直聊到晚上7点多才散去。于红回到家后一个多小时,开始出现呕吐。她给几名参加聚会的同学打去电话,没人身体不适。21时许,于红独自到县医院就诊。医生询问她吃过什么,她说当天吃得最多的是炒豆角丝,于是医生初步诊断其为食物中毒,对其进行了对症治疗,要求她当晚留院观察。点滴过后,症状有所缓解的于红没有遵从医嘱,自行回了家。

②用显微镜观测病理切片

  第二天8时,于红仍呕吐不止,再次来到医院。医生见其病情加重,安排她验了血,结果显示心肌酶谱有所升高,医生初步怀疑其心脏有损伤,很可能是“心肌炎”,但不能确诊。当天下午,于红病情加重,经抢救无效死亡。

  常听说有人吃没熟的豆角中毒,从未听说有死人的。家属认为是医院误诊,耽误了病情,导致于红死亡。同时,于红正欲与前夫复婚,家属怀疑前夫不想复婚而在菜中投毒,于是家属要求验尸找出死因。

  法医检验心肌损伤引发心肌炎所致

  接到报案后,当地公安机关的法医对于红的尸体进行了解剖,因就餐者不仅限于于红,也未发现下毒和他杀迹象,警方排除了于红前夫作案的可能,并在家属签字同意的前提下,将于红的器官浸泡在甲醛溶液中封入红色塑料桶,送到哈医大法医教研室,做病理切片,查明死因。

③为病理切片染色

  收到器官后,哈医大法医教研室的法医首先通过肉眼查看其是否存在病理改变,然后解剖于红的心脏,除了发现左右胸腔和心包腔有积液外,各脏器取点制成厚约1厘米的切片,也没有看出各脏器有明显的病理改变。

  到底于红的死因是什么?为了寻找答案,法医将各脏器多部位取材,器官制成厚度4至5微米的切片。在光学显微镜下,法医们发现了一些情况,大部分心肌细胞胞浆疏松淡染,心肌间质疏松水肿、血管扩张充血,部分区域的间质内可见较多以中性粒细胞为主的炎细胞浸润及少量红细胞,在炎细胞浸润处可见心肌细胞变性坏死明显,弥漫性肝细胞胞浆疏松淡染。


 

  教研室主任、教授靳占峰说,正常的心肌细胞和肝细胞是密实的,不应该是血液染红。但有病变的心肌和肝细胞会出现疏松,而且染色较浅。心肌间出现“中性粒细胞为主的炎细胞浸润”,说明死者患有心肌炎,印证了县医院医生对心肌炎的怀疑。心肌炎、肝细胞水变性;左右胸腔和心包腔积液;多脏器淤血水肿,该案例的主要病理所见符合心肌炎导致急性循环衰竭的病理学改变。

  是什么原因让原本健康的于红患上了心肌炎?豆角中毒会造成心肌损伤,引发心肌炎吗?3名参与解剖的法医对此没有达成统一意见。

  报告出炉因豆角中毒引发

  法医的工作是严谨、认真的,出具《尸检病理诊断报告书》需要参与的法医意见统一。对于这个案件,3名法医讨论了多次,一直有争议。以前的案例中,从未见过豆角中毒引起心肌损伤的情况,于是3人决定分头寻找文献资料,最终找到了一篇科研人员发表的《豆角中毒可引起心肌损害》的研究论文,著者通过多例豆角中毒事件的临床相关检验,发现豆角中毒可引起心肌酶谱明显升高,可造成心肌炎,跟于红的案例正好相符。

  根据病理学改变并结合患者的临床表现和死亡经过综合分析,法医鉴定本例死者符合由豆角中毒引起中毒性心肌炎等病变导致急性循环衰竭死亡。

  3月末,于红的前夫来到法医教研室,感谢法医们洗脱了其投毒的嫌疑,同时将于红的器官带回与尸身共同安葬。

  法医说案 豆角中毒

  豆角营养丰富,口感好,是我国大众普遍喜食的蔬菜。但其因加工熟制过程不当,引发豆角中毒事件时有发生。

  研究认为豆角中含有血细胞凝集素、皂苷和蛋白酶抑制剂等毒性物质。豆角所含毒素可被高温破坏,故豆角宜炖食。

  急性豆角中毒主要是胃肠道症状(恶心、呕吐、腹痛、腹泻、腹胀等),严重者出现头晕、头痛、出汗、心悸、胸闷、畏寒、手足发冰、四肢麻木等症状。

  很少有人注意是否存在其他脏器的损害。急性豆角中毒可引起不同程度的心肌损害,且可能与中毒程度有关。心肌酶谱和心电图检测可协助诊断。故有必要及时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文中当事人均为化名)

首页  上一页  [1]  [2] 

责任编辑:宋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