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4月18日讯 “家门口就是智能化水稻育苗催芽基地,晚几天进地也没事!”说起春涝对春耕的影响,巴彦县西集镇繁荣村种粮大户李世华并不发愁。
李世华今年将耕种2000亩水稻和3000亩玉米。去冬今春的大雪不断,再加上持续低温,导致春耕明显延后。
春耕延后,李世华却早早打好了“算盘”。2010年,巴彦县在繁荣村建起了水稻智能化育苗催芽基地,一次育苗催芽可播种4万亩水稻。面对春涝较重、春播延迟的形势,基地作出调整,通过电脑智能化操控,保证每个农户的稻种都能按时催芽。
巴彦县农业局局长陈彪说,今年3月初,该县通过惠农政策早实施、春耕物资早准备、科技培训早完成、技术指导早到位的方式,将工作提早进行。目前,120多名农业干部和技术干部已深入到村、屯春耕一线,把科技知识送到“田间地头”。
为了抢农时,李世华从现代农机专业合作社预订两台联合拖拉机,只要能进地,这两台大农机整地、起垄、播种和镇压就能一次完成,可抢出一两天时间。去年秋整地做得好,春耕又能省出两三天。通过工厂化育苗,晚几天插秧小苗能健壮些,抢出一周时间更不是问题。
责任编辑:王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