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社会万象  >  民生
搜 索
电力992支抗涝保电服务队打响抗“春涝”攻坚战
2013-04-19 17:05:06 来源:东北网  作者:吴金良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东北网4月19日讯 去冬今春,黑龙江省持续出现频繁降雨,全省遭遇了50年来最严重的“春涝”。特别是今年入春以后,各地持续面对春涝和低温的双重压力,有近7000多万亩农田处于加强抗涝供电设施建设、抗涝设备巡检和抗涝终端服务。面对严峻的防洪防涝形势,近日,黑龙江电力公司组建了992支抗涝保电服务队,抗涝保电工作全面启动。

保电队员与村民合力排清灌区积水。吴金良 摄

  4月16日,记者来到黑龙江省宁安市渤海灌区,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幅幅待春耕农田略带荒凉的景象。低洼处,融雪形成的冰水闪着亮光,有不少稻田已然成了水塘。

  “今春气温低,雨雪天气频繁,但供电部门派出了多支抗涝保电小分队,全力支持灌区排灌抗涝用电,让水稻秧苗在这个寒冷的春季里无惧风雪,茁壮成长。”在黑龙江宁安市渤海镇水稻灌区,渤海镇党委书记王刚指着大棚内农户刚刚播下的水稻种子对记者说。

稻田地里融雪化成的积水深达半米。吴金良 摄

  4月份以来,牡丹江地区持续雨雪不断,气温较往年偏低0.5摄氏度。“春季正值水稻和旱田作物播种期,遇到低温阴雨天气,容易导致烂种,烂秧和死苗,不但损失良种,还会贻误农时,使作物产量和品质下降,影响农民生产效益。在这种气象条件下,及时排涝非常重要。”在渤海灌区莲花二村,该村村民张贵彬告诉记者。

排空水稻田中的积水。吴金良 摄

  在村民李斌的稻田地,李斌正将稻田地的积水排往附近较干爽的田地里。记者沿着田梗没走几步,鞋上便粘满了厚厚的泥巴。

  李斌告诉记者,如今供电服务真是没说的,农民种水田,全靠电力来帮忙,特别是水稻播种期,无论是抽水排涝,还是放水灌溉,哪一项都离不开电。在集中排涝和灌溉期,农户们使用水泵抽水密集,而农户们抽水的用电设备相对较陈旧,容易出现导线短路、缺相、电机烧损等故障,发生故障后,包片电工随叫随到,实行24小时跟踪服务,供电服务好,农民抗灾夺丰收信心就足了。

  牡丹江电业局宁安供电局渤海供电所的营业负责人周立富告诉记者,渤海灌区共有200个台区,1800基电杆。其中,150个台区的变压器是灌区抽水所用。抗涝及灌溉期,供电所都派出用电安全检查组,重点检查灌区内变压器、刀闸、供电线路、抽水泵房等设备。管片电工大部分时间都驻村在地里,随着处理村民的用电故障,保证不耽误一户村民排涝灌溉用电。


  在李斌的催芽大棚内,记者见到一排排电热控温箱已安装完成。“电业局给咱提供优质的供电服务,让水稻种子告别‘热炕头’,住进“保温箱”,今年虽然遭遇50年不遇的低温雪融地涝天气,但村民大丰收还是没问题的。”李斌高兴的说。

  据李斌介绍:“采用恒温催芽不仅可以保证出芽整齐,重要的是可以防春旱春涝,秧苗发芽后,等到土壤墒情转成正常后,种苗就可以下田播种,一点不会受旱涝灾害的影响。这些都多亏了供电所的员工们,我们打心眼里感谢他们。”

  在渤海镇莲花三村,记者见到管片电工刘玉鹏正在一农户的水稻田里忙着接线呢?刘玉鹏告诉笔者,这处水稻地是村民梁峰的承包地,处在路旁低洼处,积水最深处接近一米。

  “这么深的水,想靠自然力蒸发,待土壤完全干透后,再翻地、耙地,育苗,那肯定误了农时,时间不容人呀!”梁峰说“多亏了电业部门提前安上了动力电,如今,把潜水泵放到稻田水深处,两天就能把水全部排空。”

  “这几年,当地电力部门全力支持灌区水田建设用电,渤海供电所认真履行企业社会责任,做法优,服务好。近年,渤海灌区旱改水提速,水田改建到哪,供电电源就通到哪。2011年4月,灌区前莲村南石岗旱改水,供电所派出10名员工,连续施工两天,架设10千伏配电电杆20基,安装30千伏安变压器2台,解决了百亩新田抽水灌溉用电。2012年5月,灌区新建村客土造田75亩,新田全部建在火山岩石上,当地供电所派出14名员工,肩拉背扛,硬是把石岗地崩出了电杆坑,架设电杆25基,安装80千伏安变压器一台、50千伏安变压器一台,保证了新建村客土造田工程成为现实。”王刚说。

  离开渤海灌区时,尽管农田地依然泥水满地,但记者欣喜地看到,在电力部门的帮助下,田野到处都是农民排涝自救的身影。田间地头,还不时看到身穿国家电网标识工装的电力员工们。看到农民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一种无限的欣慰涌上心头。“牡丹江渤海水利灌区有大型抽水电站5座,年用电量达500万千瓦时,灌区为宁安市渤海镇、东京城镇、杏山乡、沙兰镇等乡镇8万多亩农田进行灌溉。今年虽然遭遇了50年不遇的天灾,但农民在抗涝自救过程中,电力部门给予了大力支持,有了供电企业对灌区的支持,农户们啥也不怕了。”王刚的话不时在记者耳旁回响着。”

  黑龙江省耕地面积约两亿亩左右,是我国第一产粮大省。2012年全省粮食总产超过1152亿斤,约占全国十分之一。2012年9月中旬到10月中旬,黑龙江省主要农区平均降水量86毫米,比上年同期偏多300%,2012年入冬以来,全省平均降水量达到198.4毫米,较去年同期增长260%,最大积雪深度全省平均为27.5厘米,比历年同期偏多19.6厘米,是近10年来秋收期降水量最多的一年,为1961年以来第1位。持续的雨雪天气一直持续至今春,土壤含水量较多,导致今春全省旱田偏涝,春播不利。据4月初黑龙江省各地土壤墒情观测结果分析,黑龙江省耕层(0~10厘米)中北部部分地区、松嫩平原东南大部、三江平原、牡丹江大部共52个县(市)处于偏涝状态,5个县市处于干旱状态。

  为了强化电力企业助农抗涝工作,黑龙江公司积极应对,切实加强抗涝组织领导,成立抗涝供电组织机构,健全保电联动机制、监督机制和责任制度,提前做好电力供应保障措施,根据用电负荷情况,认真开展负荷预测及需求侧管理工作,合理安排电网运行方式。该公司组织各级抗涝助农服务小分队,走村入户,深入田间地头,了解农户开展自救用电需求,应用电力助农技术这把“利刃”,面对面为农民答疑解惑,指导春耕抗涝安全可靠用电。

  “越是这种情况,越应当注意用电安全,随着抗涝临时用电农户的增多,抗涝保电人员加强农户安全用电指导的意义越重大,帮助解决抗涝用电难题是目前打赢全省抗涝保电攻坚战的关键所在。”黑龙江电力公司安监部负责人说。

  为此,该公司从加强抗涝保电责任落实入手,实行领导分片管辖责任制,与垦区、合作社“点对点”对接,简化临时用电办理手续黑龙江公司从硬件着手,加强抗涝供电设施建设,针对东北施工期、种植期短,积极规划和设计电源侧改造方案,同步抢抓农网改造升级工程和应急抗涝强排建设,确保重要农网改造升级工程、重点水利工程同步加强抗涝设备巡检,加大涉及抗涝保春耕及水利设施建设的供电设施巡视密度,及时消除设备缺陷和隐患。对供电卡脖子线路、过载配变及时进行整治或轮换,保证抗涝电力供应。与此同时,黑龙江公司加强抗涝终端服务,以县供电企业为单位,实行24小时抗春涝值班,组建抗涝供电服务小分队,超前配备好保电人员、车辆,逐个水库、灌区、城镇落实保电责任,全力保证抗春涝供电。

  据悉,4月以来,黑龙江电力公司992支抗涝保电服务队现身于全省各地市、县、镇区,出动保供电5758人次,消除894处灌溉供电设施缺陷,出动保电发电车64台6348千瓦,同时架设临时10千伏线路521.096千米,低压线路6207.81千米,临时安装配变574台56075千伏安,已解决了328.15万亩耕地抗涝强排、播种用水的用电问题和40.7万人的饮水问题。

首页  上一页  [1]  [2] 

责任编辑:关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