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黑龙江综合  >  科教·就业  >  科教
搜 索
2013年高考命题趋势预测 突出考查主干知识和学生能力
2013-04-20 16:29:48 来源:生活报  作者:郭建民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生活报4月20日讯 2013年高考考什么?怎么考?这是每位考生、家长、教师都在关注的问题。下面,笔者结合近五年高考试题特点,做简单分析。

  一、引入新材料、创设新情境,在学生独立学习过程中有效考查学生的学科素养和学习能力

  新课程高考的一个明显的特点是引入新材料、创设新情境。如,2010年理综24题,考的是物理力学中的匀速直线运动和匀加速直线运动,背景材料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博尔特跑百米。至于文科综合,这种现象更为明显,特别是历史学科,几乎所有的选择题都采用的是新的背景材料。如:

  许仙与白娘子自由恋爱因法海和尚作梗终酿悲剧,菩萨化身的济公游戏人间维持正义。这些在宋代杭州流行的故事,反映出当时——

  A、对僧人爱恨交加的社会心态

  B、民间思想借助戏剧广泛传播

  C、中国文化的地域性特色浓厚

  D、市民阶层的价值取向

  此题从表面上看脱离教材,但实际上考察的是学科主干知识——宋代商品经济发展、城市繁荣、市民阶层壮大、市民价值判断,这是必修二和必修三的内容结合。又如:从“自由相恋”到“由于作梗,终成悲剧”,这考查学生对宋代理学的理解,这依然是学科主干知识。

  由此不难看出,命题材料在课外,落脚却在课内。它不是课本知识的罗列和简单平移,而是知识的“酶化”,即转化和升华。这对教师的要求明显提高,因此中学教师要从关注“教法”到关注“学术”,尽量拉近和命题专家的距离。同时,这种引入新材料、创设新情境的呈现方式,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防止学生死记硬背。学生接触的背景材料是新的,学生阅读材料,并从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再对信息进行甄别筛选、判断归纳作答的过程,实际上是学生独立学习的过程。在这种独立学习的过程当中,考查学生的学科素养和学科能力,这符合高考命题的原则——有利于高校选拔人才,有利于中学推进素质教育。

  二、突出考查学科主干知识,不追求知识的覆盖面

  由于使用了新材料、新情景命题,命题围绕学科主干知识进行,如必修一第一单元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核心问题是中央集权,这是历史学科最为重要的主干知识,2012年高考试题12道选择题中有3道(12分)围绕着这个问题从不同角度多次反复考核:

  24.汉武帝设置十三州刺史以监察地方,并将豪强大族“田宅逾制”作为重要的监察内容,各地财产达300万钱的豪族被迁到长安附近集中居住,这表明当时——

  A、政权的政治与经济支柱是豪强大族

  B、政治权力与经济势力出现严重分离

  C、抑制豪强是缓解土地兼并的重要措施

  D、经济手段是巩固专制集权的主要方式

  28.清代内阁处理公务的案例“积成样本四巨册”,官员“怀揣摹此样本为急”,时人称之为:“依样葫芦画不难,葫芦变化有千端。画成依旧葫芦样,要把葫芦仔细看。”这反映出当时——

  A、内阁职权下降导致官员无所事事

  B、政治体制僵化官员拘泥规则

  C、内阁机要事务繁忙官员穷于应付

  D、皇帝个人独裁官员惟命是从

  29.梁启超在论述中国古代专制政治发展时说:“专制权稍薄弱,则有分裂,有分裂则有立征,有力征则有兼并,兼并多一次,则专制权高一度,愈积愈进”从中国古代历史整体来看,这一论述中可以确认的是——

  A、君主专制是维系统一的主要条件

  B、分裂动荡是专制权力产生的前提

  C、专制程度随历史进程而不断加强

  D、武力夺取政权是专制制度的基础

  了解这一点,就能对2013年高考题进行有效预测:必修一的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必修二的重农抑商、必修三的主流思想,这些历来的是考查的重点,因此也是考生复习的重中之重。

  三、综合性强,注重语文、数学工具学科同其他学科的结合与应用

  学科内综合往往是在不同模块主干知识的交汇点上命题,数理化生等学科背景材料渗透语文的阅读能力,物理、化学、生物等学科渗透数学学科的计算能力。2010年理综学生得分率最低的25题——18分的电学综合大题,很大程度上考查的是数学应用能力。文综历史方面学生得分低,最重要的原因在于学生的阅读能力差,如2011年文综31题不仅考查学生的阅读能力,还考查学生对“分庭抗礼”这个词汇的理解。

  见下题:

  1900年6月21日,清政府颁布“向各国宣战懿旨”。6月26日,两江总督刘坤一、湖广总督张之洞等与列强驻上海领事商定《东南保护约款》,规定“上海租界归各国共同保护,长江及苏、杭内地均归各督抚保护,两不相扰,以保中外商民人民产业为主”。

  这表明——

  A、列强在华势力受到有效遏制

  B、清政府中央集权面临危机

  C、地方实力派成为列强代理人

  D、地方势力与朝廷分庭抗礼

责任编辑:吕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