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地方新闻  >  齐齐哈尔
搜 索
讷河采取多种措施抗春涝保春种
2013-04-23 08:59:29 来源:东北网-齐齐哈尔日报  作者:李 佳 王绍武 李 季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东北网4月23日讯 入春以来,面对不利的气候条件,讷河上下不等不靠,采取混雪耢地、挖沟排水、旱田改水田等综合措施,积极动员广大农民早动手、早准备,确保播种面积不减少、春耕质量不降低、作物播在丰产期,收到了显著效果。

  据了解,去冬今春以来,讷河雨雪天气频繁,讷河市平均降水量是常年的1.5倍之多,气温低、回暖晚等不利因素给春耕生产带来了难度。为打好打赢春耕生产这一仗,该市把抗春涝、战低温、保春种作为当前压倒一切的首要任务,实施主要领导亲自安排部署、深入一线督促指导,组织广大干部包乡、包村、包户、包地块,指导农民抗灾保种,全方位、全过程督导春耕生产,帮助基层和农民解决实际困难。

  在二克浅镇,镇政府组织千万元农机合作社的大马力机械12台套,先后两次对讷尼沿线、讷学沿线、111沿线的11个村的5万亩高产玉米核心区地块进行混雪耢地作业。通过混雪耢地作业,平均深度达30公分以上的积雪,可提前10天化净,极大地促进了地温的上升。当地农民说,通过这种办法可保证春播时间,选择积温在115天左右的品种也没有问题。否则,只能改种积温在100天上下的品种,产量也会受到影响。当地合作社的社员也给记者算了一笔账:混雪耢地每亩费用在10元上下,生长期长的品种比生长期短的品种,一亩地最起码能增加收入50-60元钱,所以抓增加积温的过程就是抓增收。

  在北部的老莱、学田等地势起伏较大的乡镇,各级干部群众通过组织挖沟排水、水泵强排等措施排出低洼地块的积水。在讷南、九井、六合等沿讷谟尔河流域的乡镇,农民专业合作社组织社员一边把适宜种植水稻的旱田改造成水田,一边利用水稻智能化催芽基地、水稻大中棚育苗温室,适时开展催芽,保证水稻苗齐苗壮,为育苗移栽做好准备。

  截至目前,讷河市积雪全部消融的地块达到470万亩,占耕地总面积的74%,尼尔基直供灌区、孔国乡旱田改水田开发区等已改造水田近10万亩。

责任编辑:杨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