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地方新闻  >  佳木斯
搜 索
佳木斯市前进区社区综合体制改革纪实
2013-04-24 16:45:45 来源:黑龙江日报  作者: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改革进程回放:

  1、2012年2月,佳木斯市委、市政府把社区综合体制改革作为全市的重点工程进行推进,选取前进区为试点区。

  2、2012年8月,佳木斯市前进区改革后的20个新社区全部试运行,街道社区实现平稳过渡、各项业务实现无缝衔接,确保改革无震动、工作无断档。

  3、2012年10月,佳木斯市前进区新社区正式运行,为城市管理全面实现扁平化、网格化、精细化积累了经验,为全省区直管社区模式奠定坚实基础。

  4、2012年11月以来,佳木斯市前进区在市委、市政府的全力支持下,协同市直相关部门,深化改革举措,细化自治内容,改革实效日益显著。

  黑龙江日报4月24日讯 2012年8月10日,佳木斯市前进区历经6个月的紧张筹备,在全省率先全面启动“区直管社区”的管理模式,推行“一个核心,三个体系”,即以社区党工委为核心,组建社区居委会、社区公共服务中心和社会服务组织三个体系。

  省民政厅厅长杨希军同志称前进区在社区改革方面是“黑龙江省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前进区社区体制改革力求走出一条符合佳木斯市实际、乃至东北地区实际的社区改革道路,前进区新社区正式运行拉开了佳木斯市乃至全省社区综合体制改革的序幕,前进区的改革模式也赢得了东北地区其他省市的关注。

  前进区新社区正式运行揭牌仪式

  “降”与“升”降低办事成本增强服务职能

  新社区实行“一站式”集中服务,社区公共服务中心统一设置综合事务、民政事务、人口计生、综治信访、文明创建、社会保障、水电费代缴等开放式专业服务窗口。增设的职能多了,居民办事便捷了,就业、失业、计生等手续均可一站式办理;同时,改进办事流程,形成“前台一口受理、后台分类处置”的工作机制,有效提高了社区服务能力。

  在前进区多个社区走访,记者发现这些社区的办公场所都集中在一楼服务大厅,开放式大厅里挂着各类服务项目标识牌。记者在山水社区看到,这处面积508㎡的社区公益用房,拥有近200平米的“一站式”服务大厅,社区工作人员面带微笑,坐在窗口标牌下面,居民来这里办事,该找哪个窗口,办啥事,一目了然。社区大楼的其他楼层都是各种功能的活动场所,如居民议事室、日间照料室、调解工作室、文体之家、应急工具室、爱心超市等。居民在社区可以享受最快捷方便的医疗、保健、娱乐和各类社会事务办理等服务。社区还将积极培育家政服务、中介服务、物业管理、医疗卫生、养老托老等专业服务组织,推动社区服务社会化。

  前进区作为佳木斯市中心城区,人口密度大,原社区办公用房十分紧张艰苦。前进区为改变这一情况,采取“变现整合一批、清理返还一批、重新规划预留一批、改造扩建一批”的方式,倾力破解社区公益用房建设难题。改革前,部分社区无公益用房,设施落后;改革后,新社区最小面积280平米,设施更新补齐。目前,已集中清理返还4处共计1600㎡的社区办公用房,规划预留3处近1000㎡,同时,前进区先期投入220余万元社区建设资金,改扩建部分社区用房。全区20个社区中,现已落实10个社区办公用房,均达到300㎡以上,其余社区力争于2013年底前全面建成。


 

  “远”与“近”办公距离远了服务百姓近了

  “当初还真担心去社区办事要多跑路,现在看来是多虑了。有什么事,照着小卡片的号码,打个电话就行了。 ”改革后组建的新社区,是由以前的两三个小社区整合而成,管辖范围扩大,老年居民们都免不了担心。然而,新社区推行的网格化服务,打消了他们的顾虑。2013年,前进区在市纪检委的大力支持下,全面实施“阳光社区工程”,20个社区全部建立阳光社区网站,为民服务事项全部实现网上公开,居民可以随时通过网络了解社区人员、财务等工作内容及其进展情况,社区工作实现全面公开、透明。

  “前进模式”实行的大社区体制,根据人口规模适度、服务管理方便、资源配置有效、功能相对齐全的要求,新组建的社区以3000户左右为基数,以步行不超过15分钟为半径,打造“十五分钟生活服务圈”;将辖区划分为524个网格,每个网格配备1名网格管理员,负责网格内家庭的日常巡访、综合信息采集等工作;同时,通过楼栋“网格指示牌”、发放联系卡、开设服务热线,实现信息快速收集,变坐等办事为电话预约服务、主动上门服务。

  怡安社区共有物业弃管楼7栋,涉及居民600余户。以前居民群众经常因为单元没有安全门没人管,楼道内垃圾没人收拾,屋顶漏雨没人修理等等而抱怨。改革后,怡安社区将网格化管理与集中治理弃管楼工作结合起来,由网格员兼物业管理员,通过设立社区物业服务站,负责社区弃管楼的物业服务工作。以前弃管楼没有单元门的,现在社区将负责逐步进行安装;以前弃管楼墙皮脱落的,现在社区将负责逐步进行维护;以前弃管楼屋顶有漏雨的,现在社区将负责逐步给予维修。社区贴心的服务赢得了居民群众的认可和称赞,更有居民开始到社区上交物业费。当记者问起居民兰荣华时,他开心地说:“以前我们弃管楼的居民就像没人管的孩子,衣服脏了破了虽然百般不情愿,也得穿在身上。现在社区这么关心我们,我们能不高兴,能不支持吗?”

  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实施社区综合体制改革,是提升城市管理效能的实现要求,是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有效途径。尽管改革是“伤筋动骨”的事情,但前进区却仍先人一步,为的就是早改早让群众得实惠。伴随着社区综合体制改革的继续推进和深入探索,前进区正不断完善运行机制,创新管理举措,努力建设居住安定放心、环境优美舒心、生活方便称心、文化丰富欢心的新型城市社区。

  打造十五分钟服务圈

  “减”与“增”减少行政层级提升服务质量

  “现在到社区办事,真是方便。 ”前进区林海社区居民姜先生告诉记者,以前办个退休证年度审核,到社区审核后还要去街道盖章,有时还要排队。现在,在社区开放式服务大厅,一会儿就办好了。

  前进区撤销了6个街道办事处,将现有的52个社区重新整合调整划分为20个新社区,变“三级管理”为“二级服务”,形式上的“减法”带来本质上的“加法”。行政层级少了,办事效率高了,实际赢得的是1+1﹥2的效益。为了更好地承接原来街道及社区职能,在区级层面成立社区建设管理委员会,下设“一办”(社区建设管理委员会办公室),20个社区采用“一个核心(社区党工委),三个体系(社区居委会、社区服务中心及社会服务组织)”的组织架构,建立健全了党的领导,形成了居民自治、中心服务、社会协同、居民参与的社区服务与管理新格局。同时,将原街道党工委、群团组织等职能和原街道办事处相关公共管理服务、部分审核审批等职能下放到社区。不仅彻底解决了长期以来社区承担大量本应政府部门承担的行政工作职能这一问题,让今后社区开展工作有手段、有资源、有财力,实现了责权利的统一,而且通过合理配置社区服务设施,实现了集中办公、统一办理的“一站式”服务,同时充实了基层工作力量,增强了社区居民对社区工作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

  新社区领导班子结构图

  “收”与“放”收缩管理阵线放权社会组织

  “政府全买单,居民不买账”,是社区工作者普遍面对的一种“出力不讨好”的尴尬。在推进城市基层社会管理创新中,前进区把行政化、强化居民自治作为主攻方向,变过去的“替民做主”为“让民做主”。

  收缩政府行政管理,增强社会自治功能,实现政府行政管理与基层群众自治的有效衔接和良性互动,是前进区此次社区综合体制改革的着力点和落脚点。把社区范围内公益事业决策管理权、居民活动组织权、监督权等归还社区居委会,将行政管理职能与居民自治职能相对分开。也就是说,改革后的社区,大到社区规划设计、小区整治、棚户区改造、室外活动中心建设项目,小到居民养鸡种花等问题,都可以召开居民论(听)证会,积极听取群众的意见和建议,真正使居委会由“政府的腿”变成了“居民的头”。

  选齐配强社区领导班子,合理分流原街道办事处人员,是改革能否顺利实施、改革成效能否显现的一项重点。前进区按照“老人老办法,新人新政策”的原则,原街道领导干部,除街道党工委书记可以双向选择外,其余干部一律到社区任职。共有21名科级领导干部,包括1名街道党工委书记到社区工作。20个新成立的社区党工委书记兼公共服务中心主任,经过广泛推荐、全员测评、组织考核、常委票决等一系列程序,采取“一步到位”的方式进行组织任命。这20名新任社区党工委书记,平均年龄35.6岁,大专以上学历达到100%,人员素质全面提升。同时,调剂60个区属事业编制干部到20个社区公共服务中心,并从区直机关选派10名优秀年轻干部到社区锻炼,通过人员下沉,全面加强了基层力量,改善了基层人员的知识结构和人员结构。

[1]  [2]  下一页  尾页

责任编辑:杨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