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4月25日讯 “这些在我等红灯的时候塞进来的小广告,真是太烦人了!”哈市市民李先生指着手中“代开发票”的广告无奈地说,“每天开车上下班都会遇到这些往车上塞小广告的人,有时候车还没停稳就冒出个人,见到开车窗的就把广告扔车里,没开窗的不是把广告别到车窗缝中,就是干脆塞到雨刷器上,他们那动作真叫麻利,可我这开车的人心是悬着的,生怕撞到他们。”24日,记者就哈市车流中发放小广告的现象进行了采访调查。
车流量大路口多见发小广告者
24日9时,记者驱车前往哈尔滨市南岗区西大直街,在经过西大直街与通达街交叉口时,前方路口亮起了红灯。这时,从车流夹缝中走来一名戴着帽子口罩的女子,手上拿着厚厚一叠广告卡片,只见她轻车熟路地穿梭于尚未停住的车流之中,将手里的卡片一张张发出,动作十分娴熟。在记者采访的半个小时内,这名女子大约发了200多张小广告,每当红灯亮起后,她就走到马路中间,在众多等红灯的车辆中穿梭,左右开弓,不放过任何一辆车,待信号灯转绿,女子就迅速穿过要起步的车流,小跑到路边,等待着下一个红灯。她每次发放约20张广告单,总共发放了十余次。记者下车询问这名女子发广告的收入是多少,到哪里去找这样的活?女子显得有些局促,只是回了一句“五六十吧”。那这样的工作觉不觉得很危险?她也只是淡淡地说,习惯了。
随后记者又来到南岗区先锋路与宣化街的交叉口,此处较为宽阔,车流量相对较大,红灯时间也很长,有两名男子在此发放小广告。
10时左右,在香坊区红旗大街与香坊大街的交叉口处,记者看到了惊险的一幕。红灯时,一名围着头巾的女子,手里提着一个红色布袋子,动作麻利地给所经之处的两个车道上的车辆塞下小广告。可当她刚给一辆轿车塞完广告,准备从一辆罐车与这辆轿车中间的缝隙穿出去拐弯到路边时,前方路段的信号灯已经变成了黄灯。由于罐车体积较大,遮挡了视线,她从罐车后方拐过去并没有看到另一侧驶来了一辆刚刚减速的轿车,这时只见轿车司机猛踩了下刹车,并发出刺耳的声响,所幸在女子前方近一米的距离停住了,此情此景,不禁让人替她捏了把汗。
司机一周能攒
70多张广告卡
哈尔滨市天联出租汽车公司的张海龙师傅拿着手中的20多张广告卡片给记者看,“你瞧瞧,这不全都是吗。不管你要不要,硬是塞到你车里、门缝里、车窗上,我们不想扔大街上,给环卫添负担,就放到车里,要是一周不扔,估计能攒出70多张,真是太烦人了。”
“我有一次就见到过一名环卫工人等于是跟在一个发小广告的人身后打扫,广告一发,司机就扔,司机扔完这名环卫工人就扫。”在某企业当司机的韩晓博对记者讲述了他的经历,“我们公司总用车,我一天得跑过三五趟,每次都有‘收获’,回头数数一天能收个七八张小广告,收了就是扔,那上面的广告,基本都没什么用,再说以这样的方式做广告,即便广告内容有用,也让人觉得信不着。”
车主:真怕不小心发生事故
“我今天下班开这一路车,被‘广告’了3次!”在接受采访时,市民于美良女士告诉记者,“我是个新手,本来一看红灯和横穿马路的行人就紧张,经常满手都是汗,这些发小广告的人一在马路中间出现,我这方向盘都不知道该往哪儿打了。有次我正聚精会神盯着红灯准备启车,‘啪’一下一张小广告就拍到了前风挡玻璃上,吓了我一跳,一脚油门差点就追尾了。”
一名在通达街上打扫的环卫工人说,车主在收到这些小广告的时候,很多人都会直接扔出窗外,给清理工作带来很大难度。“像这种名片类的广告,有时根本扫不起来,就得弯下腰去捡,一刮风纸片就满哪儿飞,这可是在大马路上,都是车,但是我们不过去捡还不行,每次都提心吊胆的。”
南岗区宣化街上一家汽车维修店的工作人员表示,小卡片别在车窗上,有可能会影响车窗的自动控制系统,如果小卡片掉到车门内,那问题就更严重一些,维修起来价格不菲不说,也很麻烦。
市民:小广告这么难管吗?
记者拨打12319城建热线电话反映了这一情况,12319的工作人员表示,他们会对所反映情况进行上报处理,但是具体到这一情况是归哪个部门专门负责,并没有明确的说法,但会与哈尔滨市城管局、哈尔滨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反馈消息。
随后记者又联系了哈尔滨市城管局,一名工作人员表示,马路上塞小广告的问题并不归其单位负责。而哈尔滨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的工作人员称,这些小广告如果是粘贴在建筑物或者构筑物上,才能归其单位负责,此事不在他们管辖范围内。
在采访过程中,很多车主及热心市民都表示,城市变得越来越干净整洁,可是街头发小广告的事情一直没有得到解决。希望相关部门能管一管。
专家:治理流动小广告应该从源头入手
黑龙江省社科院研究员赵瑞正讲,这种在机动车道上发小广告的现象如果想得到治理,首先就要从源头上入手,对于小广告背后的商家,该由相关部门对其劝诫和约束,不应该采取这样的方式进行广告宣传,对多次违反者应给予一定的处罚。因为从安全角度而言,对于派发广告的人和机动车这样做都是不安全的,甚至违反了一些交通方面的法规。其次,相关的执法监督部门也应完善法规的规定范围,发挥执法作用,对这样的问题进行集中整治,定期检查。最后,市民如果发现这种情况,可向有关部门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