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4月25日讯 记者从24日省政府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获悉,2012年非公经济在全省经济中比重持续提升,经济总量稳居全省国民经济半壁江山,并在扩大就业、保持社会稳定、繁荣市场流通、促进经济转型和改善民生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成为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和具有强劲活力与成长性的经济增长领域。
经济总量持续增加,整体实力不断增强。2012年,非公经济实现总量7026亿元,同比增长14.1%,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为51.3%,在去年占据半壁江山的基础上提高了1.2个百分点,非公经济对全省经济增长贡献率达65.4%,拉动全省经济增长6.5个百分点。2012年全省非公经济单位户数达207.7万户,同比增长0.2%;从业人员745.6万人,同比增长3.7%。私营企业注册资本金达到5292.3亿元,同比增长71.8%,个体经营户注册资金514亿元,同比增长14.5%。非公经济的发展,促进了投资结构的优化,增强了经济发展后劲。2012年,非公有固定资产投资5410.0亿元,同比增长67.5%,占全部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达57.7%。全省共完成民间投资5561.2亿元,同比增长50.5%,高于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速20.4个百分点,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为59.3%。
非公经济三次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市场适应性增强。2012年非公经济三次产业分别实现增加值781.2亿元、3208.3亿元、3036.5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3.4%、15.0%、13.3%;全省非公有制经济三次产业结构比例为11.1:45.7:43.2,与全省产业结构比较,第一产业比全省低4.3个百分点,第二产业比全省低1.5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比全省高5.8个百分点,产业结构呈“二、三、一”格局,基本与全省经济发展趋势吻合,为全省第三产业发展提供了强力支持和拉动。
非公经济发展质量、效益稳步提升,对全省贡献度提高。2012年非公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增加值1638.9亿元,同比增长18.1%,占全部规模以上工业的34.4%;完成主营业务收入5130.6亿元,同比增长21.3%,占全部规模以上工业的41.7%;实现利税总额为495.3亿元,同比增长25.6%,占全部规模以上工业的19.8%,其中非公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300.9亿元,同比增长26.3%,占全部规模以上工业的25.1%;非公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税金3194.4亿元,同比增长24.5%,占全部规模以上工业的15.0%。非公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呈现出高于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增长势头。
各地市非公经济发展态势良好,比重和增速均有新起色。2012年全省13个市(地)非公经济总量不断扩大,速度快速提升。在13个市(地)中,非公经济增加值占GDP的比重有6个市(地)超过全省51.3%的水平,有7个市(地)超过全省14.1%的增长速度。
非公经济对有效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抑制全省进出口下滑发挥了支撑作用。2012年全省非公有制经济实现进出口总额207.5亿美元,占全部进出口总额的54.9%,对全省进出口形成了重要的支撑作用。其中私营企业进出口实现196.6亿美元,占全省进出口总额的52.0%,个体企业进出口实现5069万美元,外资企业实现进出口额10.5亿美元,两项合计占全省进出口总额的3%。在外部需求不断减弱、贸易壁垒和摩擦不断的情况下,我省非公有制经济以其灵活多样的方式,加大对俄经贸合作和互市贸易,出口抓加工,进口抓落地,发挥了轻骑兵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