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4月26日讯 在分数、位次、最低录取线全部透明的情况下,如何综合多方因素,提高高考志愿命中率,是近期考生及家长关注的热点问题。孩子的分数如果够了,但志愿为求稳妥却没报,那会相当遗憾;反之,如果放手一搏,没准能幸运地进入自己心仪的院校,这个度到底该怎么把握?究竟是“保底”还是“冒险”,多位具有丰富高三经验的老师都表示,这不仅是对考生综合实力、填报志愿技巧的考验,也是对其心理承受能力的一次“高考”。
“二选一”原则:先专业,后院校
根据以往的填报志愿指导经验,老师们认为,出分报志愿的确相当考验学生的综合素质。在各院校录取线未知的情况下,考生要根据自己的成绩、在全省的位次和省内最低录取控制线,综合考量、筛选所要选报的院校及专业,特别是要着重选择好各批次的第一志愿及专业。在分数“受限”的情况下,院校与专业只能二选一时,要优先选择专业,再挑选院校。
班主任意见:很重要,要参考
填报志愿时,考生一方面要多听取自己班主任老师的建议,因为他对每个考生的情况都最为了解,考生要将其建议作为重要的志愿意见加以考虑。同时,在知道高考成绩的第一时间,考生就应该与事前选择好的备选志愿院校积极沟通,了解招生老师的意见建议,因为院校一般都会对当年的录取线有一个相对准确的预测,这对考生填报志愿会很有借鉴意义。
“不管‘保底’还是‘冒险’,考生和家长都要事先做好填报志愿的‘功课’,结合自身成绩和兴趣爱好选择适合自己的院校、专业,并有无论结果如何决不后悔的心理准备。”
相关链接
省招办将提供多种形式指导
为更好地为考生及家长填报志愿服务,“五一”过后,省招办将编发相关政策系列解读和考生出分填报志愿系列注意事项,同时编发前3年各招生高校录取分数线供考生参考比较,并通过公布各级招考办咨询电话和网址,安排招考部门工作人员利用电话答疑、在线释惑等多种形式,帮助考生合理填报志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