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4月27日讯 “应对中国大气污染”、“中国与煤碳相关的未来策略”、“航空航天的普及对区域和国际关系的影响和意义”、“基于灵感的创新”、“中俄边界的跨文化交流”……这是在俄罗斯圣彼得堡刚刚结束的二十国集团青年论坛会议上,哈工大五名学生参加此次论坛的报告题目。

郭远志在论坛上做报告
“冷屋顶”报告让外国人重新认识中国
26日,记者采访了刚从圣彼得堡回国的队长——哈尔滨工业大学材料加工工程专业的郭远志。
郭远志说,在外国学生眼里,中国存在排放二氧化碳过量、环境污染和破坏严重问题。所以此次报告,他选择了“冷屋顶:现状与机遇”题目,从中国的节能减排环保产品推广政策出发,分析冷屋顶材料的现状,并提出冷屋顶材料在推广过程中的可行性建议,让外国学生重新认识中国。
郭远志说,世界60%以上的表面被屋顶或者路面覆盖,改变屋顶材料是减轻气候变暖的一条直接有效途径。但新材料在推广过程中,常面临产品价格高,公众望而却步的情况。为缓解这一情况,郭远志举了几个我国在节能减排环保产品的推广过程中,政府、企业、高校以及公众多方力量有效结合,使节能产品得到推广,取得了重要的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的例子,如节能产品惠民工程、家电下乡工程以及山东德州的太阳能产业发展。
郭远志的报告引起了与会专家和各国学生的兴趣,并就此展开了激烈的讨论。一个加拿大学者就屋顶材料的织构对材料的选择有重要影响等相关的专业性问题与郭远志进行了探讨。
“西方媒体经常只关注中国对环境的污染,忽略中国政府所采取的努力和取得的成绩。”郭远志说,“我希望从公众外交的角度,让世界更好地了解中国,让中国已经发生和正在发生的变化让更多外国人知道。”
与国际专家讨论“教育均衡”
此次开幕式的大会讨论主题是“青年与教育:未来的挑战”,郭远志是唯一提问的中国面孔。郭远志来自福建漳州一个乡镇,切身体会到农村地区的青少年要接受与城市地区的青少年同等教育非常困难。所以他就中国及国际范围内的农村教育问题对出席开幕式的重量级嘉宾进行了提问,希望听到来自专家的意见和建议。
一位澳大利亚的专家说,每个人都有一样的权利接受教育,是他们所在的组织和项目一直在做的问题之一,他们提出一些有关于教育资源的衡量和评价体系,有助于降低这个问题。郭志远说,能让世界各国的专家听到来自“中国的声音”和听到专家们在这个领域有正在进行的项目和一些相对应的措施让他非常兴奋,因为通过他的提问让更多的人关注到这个问题,同时他也对此问题有了更深的认识。
哈工大学生青年
论坛首秀成功
世界二十国集团青年论坛每两年举行一次,论坛会议为期四天,论坛分为G20青年峰会、大会报告、国际年轻议员辩论、峰会参与者校友会四部分。世界各地超过1500名青年学生、学者、商界代表、政府及国际组织代表参加论坛。约来自全世界前200名高校的600名学生分成20组围绕国际政治、国际关系、世界金融、创新科技、青年教育、环境能源、食物安全、法律及法规、文化及媒体等议题进行了分论坛讨论。据了解,我国是第二次参加此次论坛,我省大学生是首次参加。本次论坛,中国参与的是大会报告版块。
去年10月,哈工大通过两轮选拔,最终郭远志和孙飞、马轶伦、康子梁、阮乐成五名学生从130余名参与者中脱颖而出。论坛会上,他们都针对自己的研究领域或者研究兴趣作了15分钟主题发言,并与国际专家学者及青年师生展开了激烈而友好的讨论。最终凭借成员流利的英文、出色的外交能力、极强的亲和力以及精彩的报告内容,获得其他国家代表团的高度认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