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地方新闻  >  牡丹江
搜 索
牡丹江发现侵华日军遗留“水牢”
2013-05-06 10:44:57 来源:黑龙江日报  作者:张春祥 邵国良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黑龙江日报5月6日讯 近日,经有关部门考证,在牡丹江市爱民区东晓云街6号,牡丹江市第21中学东侧一座坐南朝北的庭院里,发现一处侵华日军遗留的水牢。

  这里现在是牡丹江市气动元件厂,今年66岁的厂长于维刚介绍说,现在的厂房是当年侵华日军遗留的建筑。水牢位于院子中央,过去有一条北高南低的过道连通东晓云街和水牢入口,后来这条过道被砂石填平,只留下一个两米多深的竖井,深处阴暗潮湿,地面布满淤泥,通过通道口,进入地下室,面积大约20多平方米。房间大量积水。积水约有0.6米深。水中的木门框已经腐烂。各个房间的通风口以及电线、瓷质电线夹、灯泡、开关等供电设备清晰可见。经过一个走廊,走廊里面分三个间,后面的拱形门直通户外,连通地上。

  据《牡丹江市地名录》记载:1937年,日伪开始建设牡丹江市北区(现今爱民区),名为第二新市街,建筑多处敌伪机关、兵营驻地,是当时日伪在牡丹江地区的行政统治中心。在牡丹江市城建档案馆,保存着一份名为《日伪时期牡丹江规划》(都邑计划)的秘密档案。档案中,有一张绘制于1935年的《牡丹江都邑计划图》。图中显示,地牢以及周边所在的红色区域为军用地。


  有关这处日伪建筑的记载,牡丹江市文物管理站的一份文物调查报告做了详细的确认:2007年到2011年的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期间,市文物管理站工作人员王玉宝详细调查了东晓云街一带残留的日伪建筑群,并将它们列为不可移动文物登记归档。王宝祥说:因为它的北侧是警察公署,完全可以判定这处水牢是警察公署的附属设施。从地上和地下两处调查的情况看,地上屋里头的吊环可能是审讯刑讯和关押人的地方。是日本侵略者疯狂地迫害残酷地镇压抗日志士的一处罪证。在牡丹江市第三次文物普查的200多处日伪遗迹中,作为日伪警察机关带有这种地牢和刑讯设施的机构,应该说这是唯一的。

  中共辽宁省委党史研究室主办的《党史纵横》杂志,在2010年第8期曾刊文介绍“1936年2月12日,因叛徒出卖,反日游击军和抗日同盟军政委、中共吉东特委组织部长孟泾清(牡丹江镜泊湖连环战役的策划者之一,抗联四军的创始人之一,中共吉东特委组织部长)在牡丹江被日本宪兵队逮捕,关押在现今铁路医院住院部道南地下室里。孟泾清被捕,轰动了牡丹江日伪机关。日本宪兵队想要收买孟泾清,只要他说出吉东地下党名单,或者只要填写归顺书,表示不再反日,就放了他。这些,都遭到孟泾清的断然拒绝。于是,日本宪兵队给孟泾清上酷刑。受尽折磨的孟泾清奄奄一息,却不屈服投降。日本宪兵队残忍地将他扔进狼狗圈……”这篇文章提到的铁路医院住院部位于东晓云街3号,“水牢”就在它的南侧。

  据了解,目前牡丹江市文物和档案部门已经计划并着手开展日伪遗迹的调查、整理和保护工作。让更多湮没在历史深处的罪行公布于众,让后人得以清晰翻阅城市的记忆并永远牢记。

[1]  [2]  下一页  尾页

责任编辑:张隽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