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5月7日讯 近日,松花江哈尔滨段很多渔民反映,开江后嘎牙鱼、牛尾巴比往年多了。水产专家表示,这类鱼的数量增多表明可供这些鱼生存的小杂鱼数量已足够丰富,水生态环境生物链已得到进一步改善。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松花江水水系水质同比进一步好转,目前松花江水生态系统进入恢复期。
嘎牙鱼成群一网打上百斤
道外民主乡渔民张飞说:“今年江里的嘎牙鱼特别多,这几天最多一天打上150多斤。嘎牙鱼在市场特别受欢迎,15元一斤,150斤一天就卖完。”
谈及松花江水质变化,张飞说,在开江时,他与其他渔民都明显感觉,松花江水一年比一年好,鱼也越来越多,今年嘎牙鱼、牛尾巴鱼(乌苏里拟鲿)成群,有渔民一网就能打上来上百斤,“前几年,嘎牙鱼在松花江上游无污染区才能捕到,下游江里经常一网打不上来几条鱼,更别说嘎牙鱼了,即使打上来的江鱼鱼肉柴油味也很重,根本没法吃。这几年,渔网从江里拉上来时,渔网很干净,鱼也基本没有异味了,鱼的种类和数量也开始变多,有一些打上来的鱼我都叫不上名字。”
据一位经常在江边垂钓的市民说,以前在防洪纪念塔附近根本钓不上鱼。去年夏天,在江边钓鱼的人每隔几米就一个,钓鱼高手几分钟就能钓到一条小鱼。据江边垂钓者反映,2005年从江里钓到的鱼都有异味,根本没法吃,江鸥、大雁也不来江面捕食。近两年,在江边就能看到江里成群的小鱼游过,钓到的鱼种类越来越多,味道也恢复到以前的新鲜美味,一些以鱼为食的鸟类也开始回归。
水生生态系统进入恢复期
据黑龙江省环境监测中心站最新数据显示,2013年一季度,松花江水系三类水质占45.5%,较去年同期比例上升9.1%,劣五类水质比例下降3个百分点。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黑龙江水产研究所研究员马波介绍,松花江水污染事件发生那几年,松花江下游水生生态系统已遭到破坏,江中水生生态食物链断裂,鱼种和数量减少,甚至在污染严重的松花江下游区域,很多鱼种曾消失多年。这些年,通过一系列松花江污染治理措施,位于食物链顶端的小型鱼类的种群开始恢复,松花江珍稀鱼类已经开始重现,哲罗鱼、乌苏里白鲑、黑斑狗鱼、七鳃鳗等七八种珍稀冷水鱼在松花江不同江段频频出现,且其种群和数量还在不断增加,对水生态环境要求苛刻的冷水鱼重新回归松花江,也表明松花江水质确已得到明显改善。同时,嘎牙鱼、牛尾巴等小鱼都是吃各种小型杂鱼的鱼类,这类鱼的数量增多表明,可供这些鱼生存的小杂鱼数量已足够丰富,水生态环境生物链已得到进一步改善。目前,松花江水生态系统进入恢复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