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5月7日讯 “我主要就是把粮食收储之后,进行烘干、筛选,初加工之后再卖出去。去年,我这的经销额达到5000万元左右,收入也得有50万。”工农乡北斗村村民陈景生谦虚地告诉我们。他是铁力市最早的一批粮食经纪人之一,现在是铁力市粮食经纪人中的领军人物。
铁力市工农乡北斗村从上世纪80年代就开始从事农副产品的经营活动,逐步建立了当地人员最集中、运作最规范、规模最大的一支农村经纪人队伍。目前,这个村有96人参与经营活动,经营范围也从单一的粮畜产品扩展到粮食、中药材、山特产品、动物皮毛等多个品类,北到嘉荫、乌伊岭,南到上海、广州等地都有他们的身影,全村年经营销售总额达2.2亿元。带动当地开发药材种植基地2个,粮食加工点3个,烘干厂3个,建材加工厂一个,运输车辆20多台,饭店及商业零售、机械修理等商业服务点18个,多种经营收入已经占到该村总收入的85%。2012年,该村人均纯收入达到9900元,高出铁力市农村人均纯收入4个百分点。
在铁力市农业局记者了解到,截至目前,该市共有农村经纪人380名,其中粮食经纪人181人,年经营量约占该市商品粮总量的36%左右。随着农业产业化进程的不断加速,该市农村经纪人数量还在持续增加。这些农村经纪人,一头连着农民,一头连着客商,帮着农民销售,帮着客商收购,在农民和市场之间架起了“桥梁”。
责任编辑:吕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