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5月7日讯 (记者 王蕊) 近日,由哈尔滨工程大学船舶工程学院海洋可再生能源研究所作为技术牵头单位设计的“海能-I”号百千瓦级潮流能电站在浙江岱山县龟山水道成功运行,电站经海底电缆为水道附近的官山岛居民提供源源不断的电能。电站采用学校自主研发的总容量为300KW的双机组潮流能发电装置和漂浮式立轴水轮机潮流能发电技术,其发电容量为目前国际最大,是我国首座漂浮式立轴潮流能示范电站。

我国首座“海上漂浮式立轴潮流能示范电站”建成。
潮流能电站是一种利用潮汐发电的能量系统,是当今世界新能源领域的研究热点。海能-I”号潮流能电站的建设综合了船舶与海洋工程、机械、发电机电控、海上安装等多个学科领域,为产业链相关企业带来潜在的商机,对海岛经济的发展和建设将起到推动作用,这对形成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潮流能电站技术、促进我国海洋新能源开发具有重要意义。
名词解释潮汐发电
潮汐发电是种水力发电的形式,利用潮汐水流的移动,或是潮汐海面的升降,自其中取得能量。虽然尚未被广泛使用,潮汐发电对于未来的电力供应有很好的潜力。在欧洲利用潮汐推动磨坊已经有上千年的历史,主要用于研磨谷物。据不完全统计,我国潮汐能蕴藏量为1.1亿千瓦,其中可开发的约3850万千瓦。
潮汐发电主要有两种形式:
潮流式系统:这是利用海水流动的动能,推动涡轮发电机,与风推动风车的方式类似。这是目前比较常用的方式,因为成本比较低廉,而且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比较小。
堰坝式系统:这是利用海水潮汐高低差的位能。这种系统由于需要建造堰坝等的相应土木工程,所以成本较高。加之对环境影响的问题,这种系统在世界上可以看到的很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