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日报5月9日讯 每瓶五粮液在代理商取货700元,假货300元左右;舍得酒价格是400元,假货价格还不到200元。高仿包装加上劣质白酒和香料,使得一箱箱假酒“华丽变身”成了“五粮液”、“舍得酒”……
截至4月底,全省公安机关共破获假冒伪劣犯罪案件279起,抓获犯罪嫌疑人294人,捣毁制假、售假犯罪窝点122个,打掉犯罪团伙41个,涉案金额2.98亿元。
省公安厅经侦总队支队长葛陶然告诉记者,目前我省经济案件中侵犯知识产权案、假药、假烟酒等案件发案量一直居高不下。
假货生产已形成“产业链”
去年11月末,哈尔滨市松北公安分局刑侦大队接到举报:世纪花园小区近期经常有一辆装有茅台、五粮液等大量高档名酒的蓝色面包车出入,车主行踪诡秘,有贩卖假酒嫌疑。
经过多日的秘密追踪,警方发现,杨某每天都要向南极和大发两个批发市场送货,库房里存放着大量制酒设备和少量茅台、五粮液、富裕老窖等名酒的外包装箱。警方由此分析,杨某有制造假酒的重大嫌疑。经过两个月的蹲守,侦查员发现杨某还有两处存放高档名酒的大仓库,并在库房内缴获假冒茅台酒200余件、假冒五粮液酒200余件及大量制酒工具。
杨某供认,自2012年1月开始,他从广东、山东等地购买大量名品白酒高仿包装箱,并用酒精、基酒、香料与劣质白酒调和,勾兑出大量假茅台、假五粮液、假富裕老窖销售牟利。
3月26日,省公安厅经侦总队接群众举报称,在密山市有2处种子经销店涉嫌销售假冒“绥玉10号”杂交玉米种子。经侦总队侦查发现,犯罪嫌疑人王某于2012年3月12日注册了个体经营的种子经销店,在密山市设有2处店面,自2013年1月至今,从林口县以每公斤11元的价格购进非法培育且没有农药外包衣的假冒“绥玉10号”玉米种子共计7650公斤,并伙同犯罪嫌疑人张某以每公斤20~22元不等的价格在密山市内向农户销售,同时王某还从吉林购进冒用批号、无注册登记的“元丰68号”玉米种子1.5万余公斤,其行为已涉嫌构成生产、销售假冒伪劣产品罪和生产销售假种子罪。3月29日下午,专案组抓获张某等犯罪嫌疑人6名,查获假种子1.5万余公斤,涉案总价值40余万元。
省公安厅经侦总队支队长葛陶然告诉记者,现在制售假冒伪劣酒类产品违法犯罪行为出现了新情况,通过回收酒瓶、销售劣质原料酒、加工生产假冒伪劣酒类产品等已经形成一条完整的“产业链”,有的不法分子甚至“以销定产”,生产后在短时间内全部销售,手法更加隐蔽,打击难度增大。
“打假”路上问题多
近年来,公安部门查处的制售假酒大案要案呈逐年增多趋势。在查处的各类酒类造假案件中,最突出的特点是从外包装已轻易断定不出酒的真假,而酒的口感也越来越逼真,许多时候要进行理化实验才能断定真伪。
目前,在“打假”路上也有许多问题困扰着警方。在法律层面,我国现有“打假”方面的法律法规在实践中存在一些漏洞和不足。如对制假售假定性的规定偏重于用涉案金额的大小和多少来追诉量刑,有的犯罪嫌疑人利用这个空子采取蚂蚁搬家的方式,每次销售小金额的假劣产品来逃避打击。再如在产品合格与否的判断标准上,我国目前法律规定了强制性标准、行业标准、企业标准以及社会标准四种标准,办案部门在适用不同的标准时就会影响案件的定性。
同时,司法鉴定也不规范。有的物品需要送往省级部门甚至原生产厂家等有关部门鉴定,从送检到结果出具可能需要一个半月、两个月或者更长时间,这样就会对案件的审查造成极大影响。更让执法人员头疼的是,由于国家对产品质量鉴定规定繁琐,很多情况下即使查扣了假冒伪劣产品也无法进行鉴定。
还有就是协作机制不健全。目前,对商品经营领域进行监管的部门多达十余个,当发现一些制假售假窝点或团伙时,相关的管理部门一般会在前往查处后、确定符合刑事处罚标准时,才移交给公安机关,但这样往往会错失破案机会。还有的团伙虽然被罚了钱,但人没被抓,换个身份换个名堂跑到别的地方重新开业。“以罚代刑”一定程度上助长了制假犯罪嫌疑人的犯罪气焰。
“集群战役”重拳打假
据哈市某酒类经销公司负责人介绍,目前我省酒类市场鱼龙混杂现象严重,低档酒经过包装后进入酒店,能卖到几百元的高价。个别回收烟酒者到各酒店高价回收酒瓶、瓶盖及包装,也给造假者提供了造假材料。
针对我省假烟、假酒、假药等犯罪产业化、跨区域性特点,原有的打个案、打环节的侦查模式已不适应当前打击经济犯罪的需要,省公安厅经侦总队以“集群战役”作为一种新的打击模式,注重对经济犯罪全环节、整链条、全方位的打击。
公安部门将充分发挥集群战役的优势,切实加强跨区域、跨警种、跨部门警务合作,实现警种联动、区域联动,在案件线索协查、调查取证、追逃协作等方面相互支持,对犯罪网络实施全程、裂变式打击,最大限度地提升打击效果。同时将建立跨部门、跨地区的信息共享平台,建立涉假黑名单库,积极开展网上线索串并,提高打击制假售假违法犯罪效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