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5月9日讯 今年我省高考试行平行志愿的政策公布后,考生和家长应注意哪些问题,掌握哪些技巧?记者采访了哈市该领域的相关专家,他们的建议谨供家长和考生们参考。
什么是平行志愿?
所谓“平行志愿”就是在每个录取批次的学校中,考生可填报若干个平行的学校,然后按“分数优先、遵循志愿”的原则进行投档录取,改变过去志愿优先的录取原则。具体地说,按照平行志愿录取方式,录取时,将考生按成绩从高分到低分顺序排队,依次检索考生填报的A、B、C、D等几个平行志愿,如果符合A志愿,则被录取,如果分数不够,则继续检索B志愿,依次类推,直到被符合条件的学校录取。
投档原则:分数优先、遵循志愿
平行志愿投档按“分数优先、遵循志愿”的原则进行投档,提高了考生志愿填报的选择范围和机会,录取结果使考生各安其位、各得其所,降低了考生填报志愿落空的风险。
在录取批次中,考生可填报若干个平行的学校志愿,录取时,将考生按成绩从高分到低分顺序排队,依次检索考生填报的A、B、C、D等N个平行志愿,如果符合A志愿,则被录取,如果分数不够,则继续检索B志愿,依次类推。
在实行平行志愿的情况下,以假定的A考生举例,A考生第一批志愿报考4所大学,这4所大学分别是第一志愿清华大学、第二志愿上海交通大学、第三志愿人民大学、第四志愿哈工大;同时假定,A考生的高考分数为631分;假定A考生前三个志愿均因为分数不够而未被录取,但是其631分达到了哈工大录取分数线,该考生被哈工大录取。
实行平行志愿投档,就是该批次都按高考成绩对考生排序,逐分逐个检索考生填报的志愿,只要检索到符合投档条件的院校,即向该院校投档。
也就是说,实行平行志愿对于考生来讲,考生不会因为第一志愿未被录取,而失去同批次二、三、四志愿的录取机会。
考虑分数,也要重视排序和梯度
试行平行志愿,虽然是分数优先,但是在投档时仍要遵循志愿,这就要求,考生仍需要重视志愿的排序和梯度。
以假定的B考生为例,其第一批次4个志愿分别为:第一志愿清华大学、第二志愿复旦大学、第三志愿南京大学、第四志愿人民大学;A考生的分数为670,其分数满足第一志愿清华,第二志愿复旦以及第三、第四志愿高校分数要求,在遵循志愿的情况下,该考生被清华大学录取,但是实际上该考生是想上复旦新闻专业大学。所以对于考生来讲,分数优先的情况下,仍需要重视志愿的排序和梯度。
确保“兜底”高校能考上
试行平行志愿,对于考生最大的利好就在于,只要分数够,即便该大学是某批次最后一个志愿,也可能被录取。所以考生在填报志愿时,一定要确保“兜底”高校能考上。
以假定的C考生为例,在出分、出段、出位置的情况下,C考生在填报志愿前,已经知道自己的分数,知道了批次最低录取分数线,以及其分数在所有考生中所处的位置。在这种前提下,C考生在填报志愿前,需要做的第一件事、也是最重要的事,就是要依据以上所知,确定好给自己“兜底”的高校,确保自己能考上大学。
那么C考生如何确立兜底高校呢?
1.多搜集数据,理解“数据”关于数据,需要搜集近3年的高考相关信息,这其中包括今年高校的招生计划数,3年来高校在我省的录取最低分数、相关专业最低录取分数线。
还需理解“院校投档分数线”、“院校录取最低分数线”、“专业录取最低分数线”等若干概念的含义。要在科学分析的基础上进行预测,之后才能决断。
2.留有余量依据分数填报要留有余地。填报志愿在分数使用上,一定切记不能依据分数报考“紧贴边”的高校,要选择在分数上“高出一截”的高校进行志愿填报。对分数“留有余地”,才能确保填报志愿兜底成功。
3.累加计算在“出分”、“出位”、“出线”的形势下,家长需要多搜集信息。信息分为两类,一个是有效信息,一个是有用信息。有效信息多是来自高校的招生政策;有用信息多是学校提供的综合信息。在此基础上,家长完全可以做到推算出孩子报哪所高校最有把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