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社会万象  >  民生
搜 索
恩爱盲人夫妻33年携手前行
2013-05-09 11:26:54 来源:东北网-黑龙江晨报  作者:夏雪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东北网5月9日讯 他和她都是盲人,33年前经人介绍走到了一起。多少年来,两人一起走过的日子一度充斥着坎坷和辛酸,尽管如此,他们从未放弃对方。他们心中都有一个共同的信念,就是要把日子过好。“给你介绍一下,这就是我的模范丈夫姜庆友。”4日,当记者走进姜庆友家时,康玉玲这样介绍道。

  姜庆友康玉玲夫妇

  靠谁也不能靠一辈子

  姜庆友是1970年被父母送去哈尔滨盲人聋哑人学校读书的,“刚从家里去盲校读书的时候,什么都不会,是老师手把手教我们,那时候吃饭还用饭票,我们眼睛看不见,老师就一张张帮我们撕开,然后再按照每人平时吃饭的分量把饭票帮我们分类放好。平时住在一起的同学因为都是盲人,课余时大家经常一起下象棋,玩扑克,在盲校学习那六年过得真快乐啊!”回想起在盲校学习的日子,姜庆友觉得那是自己一辈子最快乐的时光。

  “以前在家想学着做家务,父母总是说,‘你眼睛不好,我们多干点,你把自己照顾好就行了’,后来到了学校,老师开始训练我们独立,因为老师总是说,‘盲人的生活比其他残疾人要艰难得多,靠谁也不能靠一辈子,只有靠自己才行。’幸亏当时老师耐心地教我们生活的能力,不然可能我到现在也什么都不会。”康玉玲说很感激老师的帮助,让她在日后的生活里掌握了很多技能。

  康玉玲在擦地板

  有儿有孙是最大的幸福

  “我自己一周去两次早市买些蔬菜,出门时都会扶着楼梯的把手慢慢走,她平时出门时都有邻居或者儿子陪着。”姜庆友告诉记者,因为自己和妻子都是盲人,所以平时出门的机会很少,现在外面的车辆越来越多,对于独自过马路的盲人来说太危险。

  姜庆友今年58岁,康玉玲比他小两岁,两人已经结婚33年了,32岁的儿子已经成家立业,“我儿子特别孝顺,他知道我和玉玲眼睛都看不见,平时生活上遇到什么难题他都自己想办法解决,结婚时还特意把新房选在我家附近,这样他就能时常买些好吃的回来看我们。”姜庆友说,儿子从小就很听话,这让夫妻俩省了不少心。姜庆友和康玉玲唯一的遗憾就是俩人眼睛都看不见,不能帮忙照看7个月的小孙子。“你看,这是我儿子一家三口,这是我小孙子百天的时候照的……”提起孙子,康玉玲从沙发旁边的柜子里摸出了一张照片递给记者看。

  夫妻俩从来没有吵过架

  “我们俩是1980年通过盲校老师介绍走到一起的,当时我就觉得老姜这人挺老实的,后来一起生活才发现,他还是个模范丈夫。”康玉玲用“模范丈夫”评价自己的丈夫。“其实我没有她说的那么好,两个人过日子靠的就是相互理解和支持,我俩都是盲人,她的乐观对我影响也很深。”听到妻子夸奖自己,姜庆友不好意思了。“我们俩从来没有吵过架、拌过嘴。我脾气比较急,遇事容易发火,可是每次他都沉默,我这火也就自己灭了……”康玉玲告诉记者,不管遇到什么事儿,姜庆友都让着她。

  “平时一日三餐都是老姜做,他蒸的馒头比外面卖的还好吃。”说起丈夫的优点,康玉玲如数家珍。“平时你不是也把屋子收拾的很干净嘛,再说你还为我生了个儿子,还把他养大成人,我多做一些都是应该的。”姜庆友幸福地说。

  最艰辛的日子两人携手相伴

  “当初我们家的条件不太好,玉玲生孩子那年我母亲又瘫痪在床了,她自己拉扯着孩子,还得照顾老人,那时我在香坊区福利厂当工人,一个月只有23元钱的收入,日子过得特别紧吧。人家过日子都吃点儿肉和水果,我们家买不起,但她从来没有跟我抱怨过。”想起儿子刚出生时,正是家里日子过得最艰难的岁月,姜庆友觉得妻子跟着自己没有过上好日子,他很愧疚。

  “家家有本难念的经,那个时候,虽然生活负担挺重的,但是老姜特别心疼我,有好东西都先可着我和孩子用,那几年他连一件像样的衣服都没穿过,我还有什么好抱怨的。”康玉玲说,其实现在回头想想那时候的生活,虽然很苦,但是想起丈夫对自己的好也很知足。

  “以后如果有机会,我希望带着她到处走走,她这辈子和我在一起没享过什么福,虽然我们看不见,但是我们可以用心感受名山大川的风景如画。”能有机会出去旅游,是姜庆友的心愿,也是康玉玲的心愿。

责任编辑:强锐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