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社会万象  >  民生
搜 索
黑龙江省治安刑事案件大幅度下降 公众安全感逐年递升
2013-05-10 15:57:19 来源:东北网  作者:岳云雪 杨潇 齐昊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东北网5月10日讯(记者 岳云雪 杨潇 齐昊)经国家统计局黑龙江调查总队调查统计,2012年我省公众安全感达到95.3%,较上年提高0.2个百分点,群众对平安建设满意率达到96%。2012年,我省社会管理综合治理和“平安龙江”建设工作成效显著。

 

新闻通气会现场。东北网记者 岳云雪 摄

  记者10日从省综治委、省委宣传部联合召开的新闻通气会上获悉,2012年,全省共受理治安案件同比减少14.2%,共发生八类主要刑事案件同比减少11.1%,全省共发生交通事故起数、死亡人数、直接经济损失同比分别减少4.5%、8.7%、14%,全省发生火灾事故直接经济损失同比减少11.4%,全省群体性事件同比减少7.4%。

  从刑事案件到交通事故起数,从火灾事故到群体性事件,均呈现下降趋势,我省公众安全感也在逐年递升。 

 

网格化管理,小事不出社区。资料图

  “天网地格”立体防控编织百姓“安全梦”

  我省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推进天网、地格等无缝隙的社会治安防控网络化管理模式,对每个网格都定格、定点、定人、定责,维护社会稳定与和谐。目前,全省建成各类监控点54.5万个,各级报警监控中心完成率为92.8%,治安卡口完成率100%,实现重点部位联网率达到85.4%。

  实施社区“网格化”管理,对全省城市社区进行“划网分格设长”,将每个社区重新调整为10-30个网格,每个网格辖100-200户居民,每个网格设一名“格长”,逐步建立起了“联系群众无盲点、网格对接无缝隙、社区服务无遗漏”的社区服务管理新的网格体系。

  望奎县在农村种养大户、农用车和村镇商业网点安装了闭路电视监控系统和报警装置,所有新农村建设示范村全部安装两台以上视频监控设备,形成了“空中有监控、地面有巡控、村屯有报警、居家有技防、村屯有联防”的防控体系。

  截止到2012年底,望奎县首批37个村105个屯进入平安互助网,90%以上的农户安装了门灯和断线报警器,80%以上的乡村企业安装了无线报警设备。先锋镇白五村钟家屯几户农民购买了上门销售的化肥,使用后发现是假肥,立即调出村头监控录像,锁定了售肥车去向,及时向县工商局报案,挽回了经济损失。 

 

哈尔滨南岗公安局巡逻辅警天眼系统接警台。资料图

  结合实际基层管理“有新招”

  为强化基层社会服务管理的能力,省委、省政府先后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全省农村社区建设的意见》和《黑龙江省社区工作者管理实施办法(试行)》,并将社区建设纳入《黑龙江省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十二五”规划》,全省各地也创造性地探索加强基层社会管理的新途径。

  2012年,宁安市推行农村警务“村警模式”以来,村警提供线索协助派出所破获刑事案件28起,调处各类矛盾纠纷117起,农村安全稳定形势明显好转,打击犯罪效能明显增强,服务群众水平明显提高,赢得了群众的好评。

  这支由248名农村治保主任组成的全新的专业化农村辅警力量,充分发挥村警人熟、地熟、情况熟等优势,协助民警开展非执法类工作任务,及时准确掌握舆情信息,协助促进警民关系,农村警力资源得到合理运用。

  村警覆盖了全市240个行政村,市局和派出所根据辖区治安情况,随时将工作部署通过手机短信或QQ群的形式安排给村警。村警在本村协助社区民警开展警务工作,为“一村一室、一室一警”农村警务模式提供了有力支撑,构筑起农村社会治安的第一道防线。

  “模范带头”搞试点分享经验共发展

  2012年,我省推动并总结全省确定的30个社会管理管理综合试点单位经验,为30个试点单位下拨了专项补助经费。

  据了解,截止到2012年年底,我省先后总结推广了大兴安岭地区公共安全管理体系建设,伊春市强化基层社区服务管理职能,绥化市城乡社会管理基层组织四个覆盖,佳木斯市加强对退休人员服务管理的等经验。同时组织开展了刑释解教人员安置帮教基地、戒毒康复、吸毒人员社区戒毒治疗、流浪未成年人保护等专项工作试点。

  2012年,我省社会大局继续保持持续稳定,刑事犯罪得到有效遏制,及时整治了大量突出治安问题;妥善化解了大量社会矛盾,群体性社会矛盾进一步减少;着力解决公共安全领域中突出问题,人民群众公共安全感持续提升;不断扩大平安创建范围,社会各界及广大人民群众参与意识普遍增强。

  安则兴,乱则衰。平安稳定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前提条件,全省社会管理和“平安龙江”建设取得新成效,社会治安形势总体保持平稳,公众公共安全感进一步增强,让平安梦、和谐梦、幸福梦同中国梦共同实现。

责任编辑:王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