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政务·政策  >  政务
搜 索
我省举行全国“防灾减灾日”系列宣传活动 应急广播亮相社区
2013-05-12 16:42:20 来源:东北网  作者:印蕾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东北网5月12日讯(记者 印蕾)今年5月12日是我国第五个“防灾减灾日”,主题是“识别灾害风险,掌握减灾技能”。当日,黑龙江省暨哈尔滨市“防灾减灾日”宣传活动在道里区正义社区举行,宣传防灾减灾知识,提升广大市民应对各种灾害风险的能力。



我省举行防灾减灾宣传活动,组织居民进行逃生演练。东北网记者 印蕾摄

  防灾减灾宣传将经常化常态化

  在活动现场,记者看到,省、市民政、应急、地震、消防、气象、疾控、水务、国土资源等相关部门制作了图文并茂的防灾减灾宣传板,展出应急设备,设置咨询台现场答疑,发放宣传资料,通过应急演练、急救示范演示等多种形式,展示近年来哈尔滨市公共突发事件应对工作中取得的成果。

  省减灾委相关负责人介绍说,近几年我省曾先后发生过干旱、洪涝、风雹、地震和病虫害等自然灾害。以防灾减灾日为契机,开展防灾减灾宣传教育活动,并不断使防灾减灾宣传经常化、常态化,将进一步唤起社会各界对防灾减灾工作的高度关注,增强全社会的防灾减灾意识,从而提高全民综合减灾能力,最大限度地减轻灾害造成的损失。

  


  应急广播亮相冰城社区

  灾难来临,指挥中心发出警报,而居民家中的应急广播接收机将自动强制打开播放,让人们第一时间有序逃离灾难。今天的“防灾减灾日”宣传活动还展示了由北京市一企业研发的应急救灾产品——应急广播系统。

  据研发企业负责人介绍,应急广播系统包括通讯指挥和终端广播两个部分,通讯指挥系统设置在社区、街道、区县和市级应急指挥部门。而终端广播主要是指安装在居民家中的应急广播接收机,一旦灾难来临,接收机会在第一时间强制打开,接收来自指挥中心的警报信息并按照指挥有序疏散。

  “接收机平时是一盏台灯,紧急情况下‘变身’应急广播,接收灾害信息。”该负责人说,除灾害警报外,接收机还可发出包括避难所位置、分层次逃离、救灾物资发放等信息。这一应急广播系统从技术层面解决了突发事件预警、有序疏散群众、政府开展的救灾工作等信息第一时间传递到社区家庭的难点问题,对于防范和处置各类突发事件、避免或减少人身伤亡起到关键作用。

  今天该系统在正义社区进行了试点演练,我省计划进一步组织开展调研工作,听取居民意见和建议,总结经验,完善技术标准,将在资金保障的情况下,逐步推进和扩大使用范围。

  


  省城150个社区启动防灾减灾工程

  5月6日至12日为防灾减灾宣传周,记者从哈尔滨市民政部门获悉,今年该市城乡社区减灾能力将进一步提升。继续创建30个综合减灾示范社区,并在150个社区启动防灾减灾工程,进一步加强社区防灾减灾基础建设;市、区、街道三级应急避难场所将增至1166处。

  据介绍,为提高哈市城乡社区减灾能力建设,自2010年,哈尔滨市连续四年将综合减灾示范社区创建列为全市惠民行动项目,共创建了147个综合减灾示范社区,制定灾害应急救助预案,设立应急避难场所,购置灭火器、应急灯、救生绳等必要的应急物资和救援工具,广泛开展防灾减灾宣传教育活动。

  据统计,截至目前,哈尔滨市共设立市、区、街道三级应急避难场所986处。哈尔滨市已有的应急避难场所多是利用现有公园、体育场(馆)、学校操场等场地改造而成,通过应急水电、厕所、物资供应、医疗卫生、防疫等设施设备,实现应急避险功能。今年预计还将增加180处左右。

首页  上一页  [1]  [2]  [3] 

责任编辑:连冬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