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社会万象  >  民生
搜 索
百年公园“垃圾建筑”煞风景 专家建议:恢复自然老样子
2013-05-17 10:50:13 来源:东北网-新晚报  作者:刘韬 孙航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东北网5月17日讯 年逾百岁的兆麟公园,正在加紧拾掇园子。短短几年,老公园里不断增加建筑物,玻璃房子、简易板房构成了“垃圾建筑”,每一次“添彩”都有添乱之嫌。目前,兆麟公园管辖权已划归市城绿办,升级改造正在规划。专家们说,最好的改造就是保护性恢复,尊重历史,修旧如旧变回老样子。

昔日的老公园小桥流水、古木参天。资料片

  百年园林凌乱不堪

  经过百年,兆麟公园已从“纯俄式园林”演变成“中西合璧”,但这种深入人心的完美结合,目前已支离破碎。

  因为冬天建冰灯的缘故,原来的“园中园”围墙被拆,围墙上漂亮的月亮门、别致的透窗都已不复存在。“八角楼”身后的“园中园”区域,已被人为割裂,两道钢筋栅栏门封住的一片区域,里面变成停车场。

  不仅“园中园”里多了两处奇怪的、不伦不类的简易房,老公园中“垃圾建筑”随处可见,它们或称为展馆,或叫艺术馆。老公园中心地带的露天舞场,已被硕大的简易房占据,挂着“哈尔滨国际冰雕艺术展馆”大字,却闲置着像个空仓库。

老建筑接玻璃偏厦,不协调。

  上次大修是十多年前

  百岁老公园近几年变化不大,距离上一次大修已有10多年了。

  1995年10月,设施陈旧的兆麟公园大修了一次,当时,建园就有的西山水土流失严重,比初建时矮了两米多。那次大修,仅西山改造就花了近40万元,围山砌石,堆山用的土方达1000多立方米。西山正对西门处还添了一个6米高、12米宽的瀑布,引河水上山,要营造高山流水的景观。

  大修工程延续到第二年,那年春天,西山完成了绿化、彩化,山顶上的亭子也重新雕梁画栋。老公园里的渡涧桥、跨虹桥也进行了翻修。老公园还拆除了弃用多年的露天剧场,恢复成3000平方米的绿地。如今,“高山瀑布”一年开不了几次,“瀑布山”更像一堵煞风景的高墙,给人添堵。

“园中园”被隔断了。

  昔日风貌“以水定园”

  兆麟公园始建于1906年,是冰城最早的公园之一。曾先后叫“董事会花园”、“特别市公园”、“中央公园”、“哈尔滨市第一公园”、“道里公园”。1946年3月,为纪念抗日民族英雄李兆麟将军,经省政府批准更名为“兆麟公园”。

  老公园身负哈尔滨历史文化名园、中国冰灯发源地等盛名。资料记载,园内古树名木参天蔽日,百年老墙、八角楼、俄罗斯小木屋、踏溪桥、人工湖、洗手池、叠水喷泉、古山亭等都诠释着中西方文化园林建筑交融的魅力。

  老公园园林设计是围绕水来布局,留恋老公园的市民、专家都说,山水园林才是老公园的魂,必须清除“垃圾建筑”。

  专家认为,老公园保留下来的面积已不大,拆除“垃圾建筑”是前提,也千万别增加建筑。老公园水面大有文章可做,让水融入老公园,更具观赏性。

  名园修回老样子

  在哈尔滨人心中,兆麟公园不仅是一座公园,更是城市符号,它承载着许多老哈尔滨人的回忆。

  老公园最值钱的就是个“老”字。东北林业大学园林学院刘晓东教授,从事园林工作多年,他认为,兆麟公园要尽量保留原始地貌,不适合增设游乐设施,因为它不是游乐园。兆麟公园的冰灯虽享誉海内外,但建冰灯一定不能损坏园林绿地,更不能以破坏老公园原有品格为代价。

  我市规划专家张相汉也表示,兆麟公园是哈市最早形成的公园之一,对冰城具有历史文化意义。升级改造,最好修旧如旧,那就是彻底清除不伦不类的“垃圾建筑”,恢复老样子。

责任编辑:张隽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