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经济·旅游  >  旅游
搜 索
美丽哈尔滨乡村行:通河县以文化创新带动城乡发展
2013-05-17 15:36:41 来源:东北网  作者:孙晓锐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东北网5月17日讯 (记者 孙晓锐) 走进通河这座松花江中游北岸的小城,美丽的江畔公园令人流连忘返,欧式风格的座座楼宇令人赏心悦目。走进通河乡村,通透式园林村彰显农家的和谐安宁,傍晚公园广场上热闹的大秧歌,尽展农民心底的快乐。无论是城镇还是乡村,处处都散发着扑面而来的浓厚而活跃的文化气息,让通河这个依山傍水的城市品位在文化气息的熏陶下逐步提升,社会秩序在文化气息的感染下更加和谐安宁。

通河铧子山美景。东北网记者 孙晓锐 摄

  城市文化阵地建设方兴未艾亮点频现

  近年来,通河县在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加大了投入和建设力度,一处处文化亮点工程频现。在县委、县政府所在地通河镇,一处处蕴含丰富文化理念的公园,一座座功能齐备的体育场馆、文化馆、图书馆以及文化艺术长廊相继落成并投入使用。

  作为一个建成区面积仅6.3平方公里的县城,通河的公园面积就已达到42万平方米,南有江畔公园,北有人民公园,东有文化公园,中有喜鹊公园,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21.27平方米,分别高出哈市平均水平,使通河成为哈市人均占有公园面积和绿地面积最大县城之一。

  总投资6000余万元、占地6.2万平方米的文化公园,以中国四大名著立园,以有教育意义的故事立点。建有三国、西游、水浒和红楼梦四个景区,最后延展到以现代科技为主题的现代景区。诸葛亮茅庐、桃园三结义,唐僧师徒雕塑、花果山,梁山码头、忠义堂,十二金钗广场、宝玉亭等景观分布景区内,让人们在游园过程中学古观今,达到寓教育于休闲、娱乐之中。

轮滑少年在江畔文化广场追逐。东北网记者 孙晓锐 摄

  走进通河县的老年活动中心,这里“火”的程度让人兴奋不已。在老年活动室里,近千位老年人每天会早早的来到这里,玩扑克牌的、打麻将的、下象棋的,打乒乓球的、打台球的、练健身器械的,扭秧歌的、学声乐的、练太极的、学刺绣的,学电脑的、练书法的、学英语的、看图书的,等等,每一位老人都开心至极,乐得其所,幸福的笑容荡漾在每个人的脸上。

  今年72岁的刘连第老人是老年活动中心的常客,每天早7点便早早来到中心玩扑克。老人说,他在城里住,原来夏天闲的时候可以去江畔公园玩,但到了冬天便没有了暖和可心的地方,很是不方便。现在好了,每天到新建的老年活动中心来玩,既热闹又暖和,想玩啥玩啥。

  乡村文化发展空前繁荣看点众多

  近年来,通河的城市文化在逐步向乡村延伸,形成了城市带动农村的良性发展趋势。在农村,文化站建设、文化大院及农家书屋建设、民间艺术团的组建、村镇公园建设等,成为乡村文化发展的主阵地和极具看点的文化发展项目。

  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农家书屋建设工程,加大了投入力度,上级帮扶部门、县财政、县直帮扶部门纷纷出资,各村屯自筹资金,一个个高标准农家书屋相继建成。自2007年正式启动“农家书屋”工程建设以来,目前已在全县82个行政村建设了标准化的“农家书屋”,藏书共计13万册,在全省率先实现了“农家书屋”全覆盖,从根本上解决了全县广大农民群众看书难、借书难、买书难的问题,满足了农民对新知识、新技术的渴求。

  小桥流水、绿树红花、白色街道、草坪篱笆,这就是哈市第一个“通透式生态园林村”——祥顺镇太平山村山后屯。该县大胆尝试,依托太平山村山后屯农民收入高、民风淳朴、青山碧水、环境宜人的自身优势,结合新农村建设,修水泥路、栽绿化树、建农村“三室”、改造厕所,并栽种统一的榆树篱笆墙。不见了泥泞的村路,没有了散放的鸡鸭鹅狗,环境整洁了,村庄美了,邻里之间更加和睦,村民的素质也在环境的熏陶下得到了提高,就连附近村子的适龄女孩都争着往这个村子嫁。

  如今,随着这座拥有着“全国文明县城”殊荣的滨水小城,正以文化创新为引导,强力推进文化阵地建设和文化活动开展,为建设文明和谐的通河提供精神动力。

责任编辑:关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