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经济·旅游  >  经济
搜 索
老道外纸葫芦一年扎出千万元 畅销东北三省
2013-05-20 13:21:32 来源:生活报  作者:仲亮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生活报5月20日讯 每到端午节,家家户户挂满了五颜六色的纸葫芦。可您知道吗?哈市市场上销售的这些纸葫芦,几乎全部产自道外区丰润街、南小六道街、南八道街,道外区也被称为东北三省最大的纸葫芦产地,每年的产值达上千万元。据道外区靖宇街道办丰润社区统计显示,这一带有纸葫芦作坊13家,一年生产纸葫芦近2000万个,其中八成产品销往东北三省。

  近年来,随着传统手艺人的流失以及南方低成本塑料葫芦大量进入,老道外的纸葫芦艺人们希望团结起来,谋求产业未来的发展。

  谐音“福禄”寓意吉祥

  火了一条街

  葫芦谐音“福禄”,是民间流传的一种吉祥物。每年端午节,人们都会将五颜六色的纸葫芦挂在屋檐下,保佑全家一年吉祥、幸福,于是扎纸葫芦成为了一种民间手艺。

  17日,记者在道外区丰润街、南小六道街、南八道街看到,店主们把漂亮的纸葫芦挂在门前招揽生意。记者随后来到了南小六道街94号“葫芦大王”邹宝忠的作坊,这是一家集印染、制作、组装全套制作流程于一体的纸葫芦作坊。

  在十几平方米的小屋里,一张工作台、几把椅子,这就是属于邹宝忠的“福禄”世界,屋子里挂满了各种样式的葫芦制品,他告诉我们,这条街制作纸葫芦的习俗已有近百年历史。这门手艺最初出自手工画匠,以后逐渐演变成今天的纸葫芦工艺品,品种也从最初的“老三样”发展到今天的50多个品种。随着生意越来越火,南小六道街也渐渐成为了“纸葫芦一条街”。

  畅销东北产值上千万

  形成产业链

  老邹的纸葫芦生意一直很红火,即使非年非节,隔三差五的也有一些人来做一些纸活儿。事实上,随着传统民俗文化的回归,这种传统的工艺越来越多地得到了人们的认可和接纳。

  每到五月,他的纸作坊就红火起来,压模、刷色、上浆、系绳,屋里屋外忙个不停。临近端午了,他在自己的作坊门口挂满了各种样式的纸葫芦来招揽生意。他的作坊每年要生产200万个纸葫芦,收入约有10万元。 2002年,道外区纸葫芦的花色还不足10种。现在,花色增加到50多个,每年生产纸葫芦近2000万只,占领了东北地区大部分市场,部分产品还远销到河北、山东等地,年创产值达千万元。道外区的纸葫芦制作形成了产业链,也成为了东北三省最大纸葫芦产地。

  10道工艺历时10个月

  制作不简单

  在邹宝忠的作坊内,挂满了大大小小的纸葫芦,最大的1米高,最小的只有3厘米。地上堆放的半成品纸葫芦,在三位女工快速组装下,经过折叠、粘浆糊、按实,5秒钟一个漂亮的纸葫芦就“出炉”了。

  可这看似简单的流程背后,却是耗时近10个月的复杂的准备工作。邹宝忠说,每年端午节一过,他就开始“备料”,拷贝纸、染料、浆糊等物品备齐之后就开始制作。一个小小的纸葫芦需要十道工艺,首先要将拷贝纸一张挨一张错开粘贴到一起,按照各式各样的形状进行裁割,把调试好的染料涂染到拷贝纸上,最后经过工人们的折叠粘贴,纸葫芦才算制作完成。

  手艺人渐失塑料葫芦“来袭”

  发展遇瓶颈

  “近几年,受人工、纸张、染料等价格上涨以及老艺人人数减少、传统手工艺无人继承等因素影响,尤其是南方机械批量加工的低成本塑料葫芦大量进入哈市市场,原来的20多家作坊在逐年减少,只剩下现在的13家了。”说起纸葫芦未来的发展,邹宝忠忧心忡忡。

  细心的市民不难发现,这几年,市场上出现了一种塑料制成的葫芦,样式美观精致,很是畅销。在对葫芦匠们的采访中记者得知,这种塑料葫芦产自河北南雄县,是由机器制作而成的,因为降低了原材料、人工等成本,利润空间要比纸葫芦大,“它的出现,对传统手工纸葫芦来说是一种冲击。”邹宝忠坦言。

  与此同时,纸葫芦制作艺人的大量流失也是一个相当重要的问题。邹宝忠说,制作一个纸葫芦,纯利润从几厘到几角不等,最小的那种3厘米大的纸葫芦批发价每个6分,甚至要赔本经营,许多艺人现在都纷纷转行了。纸葫芦老手艺人王波也告诉记者:“会制作纸葫芦的手艺人年龄都很大,现在有这种手艺的人越来越少了,想收个徒弟传手艺都成了难事。南小六道街动迁后,虽然部分手艺人把作坊搬到了丰润街和南八道街,但仍有很多人就此转行了。”

  成立行业协会谋求创新

  困难中求变

  记者在走访时发现,目前道外区纸葫芦作坊各自为战,没有一家注册商标。而面对现在外埠产品冲击,传统工艺无人继承的局面,这样下去是万万不行的。为了发展,道外区纸葫芦制作行业必须团结起来,目前,丰润社区正谋划成立纸葫芦协会,并注册商标。

  丰润社区主任张秀华告诉记者,“以前,纸葫芦作坊都是各自经营,单打独斗,一旦有外埠同类产品进入,市场份额很容易被侵占。”为了保护道外这一特色产品,目前,社区正在征求“葫芦匠”们的意见,谋划成立一家纸葫芦专业协会,让这些单打独斗的经营者联合起来,统一商标、统一纸张、统一工艺技巧,并聘请民俗专家,对纸葫芦的外观进行创新和设计,形成具有民俗特色的手工艺制品,再利用现代营销模式,让道外纸葫芦提高知名度、美誉度。更重要的是,协会组建之后,要在社会上征集一些爱好手工艺技巧的市民,将这一技术传授给他们,让这种传统手工艺得以传承。

责任编辑:关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