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日报5月20日讯 如果把青少年体育锻炼比作一部部电影,那么很多情节是雷同的——学生长跑猝死、校运动会取消长跑项目、体育课变文化课……为什么雷同的情节一次次上演?采访中,记者看见了许多相似的“灰镜头”,也许,这些就是问题的症结所在。
镜头一室内升国旗体育课变“观摩”
4月22日,周一,按惯例各中小学要在操场上举行升旗仪式。可哈尔滨市道里区某小学,升旗仪式却在教室内举行。学生们全体起立,目视黑板上方的国旗,齐唱国歌,完成了这次升旗仪式。该校负责人告诉记者,这是为学生健康考虑。“今天天气预报有阵雨,早晨天已经阴了,害怕在室外升国旗时下雨,淋到学生。”
无独有偶,哈市南岗区一初中4月初的部分体育课改在室内进行,把体育锻炼改为体育观摩。理由同样是为学生健康考虑,“今年4月份天气比较冷,变化还大,怕学生着凉。”教务处一位老师说。
记者很困惑,中小学生难道这样弱不禁风?
记者调查:学生体质状况严峻
通过采访记者发现,学校看似夸张的行为,并不是过度保护。一位初中校长对记者说,“以前半小时的开学典礼,有学生站着站着就晕倒了,以后的开学典礼,我们只敢坐着进行。”根据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等联合颁布的《全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结果》显示,过去5年,学生健康状况有所改善,体质总体有提升,但不明显,某些方面还呈下降趋势,全国学生体质状况严峻。超重和肥胖比例城乡都持续增加,所有年龄层,近视的比例都在上升。
很多教育工作者认为,青少年体质下降的主要原因是体育锻炼不足,必须要保证体育课课时并改革体育教学。但现实并没有那么简单。
镜头二寂寞的篮筐空旷的操场
哈市南岗区和兴路附近一所小学,虽然操场不大,但篮球筐、单双杠等设施一应俱全,可是课间却鲜见学生打球和游戏。一名学生告诉记者:“只有体育课才能打球,课间没有老师看管不能随便在操场玩,因为怕我们‘出事’”。家长也向记者反映,按照老师的要求,学生课间只能在走廊上站一站,做一些不算激烈的活动。
在该小学附近一初中采访时,有家长告诉记者,“我儿子经常因为‘体育课又被占了,不能玩了’而不开心,学校的体育课好像经常因为一些原因就取消了。”一位初四的学生告诉记者,只有中考体育加试前,才能每堂体育课都上,之前和之后,都很难保证。
校方:为了安全和升学率体育课为主课让路
对此,一位校长解释说,“学生最容易在体育活动时磕磕碰碰,这很正常,但是发生了,家长就不依不饶,这让我们天天提心吊胆。学校只能和体育老师打招呼,避免激烈运动,确保学生课上安全。而在非体育课时段,不敢给学生太多的自由进行锻炼。”
“学校有活动,会占体育课,考试之前,体育课又要为主课让路。”道外区某初中的体育老师说。记者随即采访该校校长,虽然开始不愿承认,最后还是无奈地说,“学校要考虑升学率,必须多安排主课,家长也是这么要求的,很多学校都这样。”
镜头三不是在补课就是看电视
在校期间缺失体育锻炼,那假期里情况如何呢?
初二学生赵雨萌说,寒假没有锻炼过,不是“补课”,就是看电视剧。“每周一三五上午家教来补数学,下午练琴。二四六上午在新东方学英语,下午学芭蕾,周天没有课,不过要写作业。”如此繁忙的假期,自然鲜有锻炼身体的机会。但她也承认,假期也有闲的时候。“年后一段时间没有补课,就‘堕落’了,中午起床开始看电视剧,经常看到后半夜,基本就是‘两饱一倒’,虽然很舒服,不过后果很严重,胖了快十斤。”
雨萌这样的现象很普遍,记者随机对65名中小学生进行了调查,其中70%在寒假进行了“补课”。上网、玩游戏和看电视是学生选择最多的放松方式,只有11人在寒假进行了2到3次的运动。对于很多中小学生而言,寒暑假不是“宅”着,就是在补课。一位小学老师对记者说,每学期一开学,班级都会多几个“小胖墩”和“小眼镜”,学生健康情况普遍不好。
学生:“我们想运动,可哪里有地方?”
哈市高二学生邱绍斌说,“我家附近三所学校都有运动场,但寒假里大门紧闭,不让进。小区里面停的都是车,踢球的话容易出事故。我们想运动,可哪里有地方?”
记者调查发现,一到假期,除了部分高校,大多学校都封闭校园,体育场成为摆设。“这是为了安全,假期学校管理有难度,一旦锻炼者出事儿了,学校脱不了责任。”一学校管理员说。虽然城市里不少体育设施开放,但由于收费相对较贵,一般中小学生难以承受。免费开放的社会运动场所比较少,而且鲜在居民区附近,不方便进行运动。
教育主管部门
落实课时规定全面开设体育课
近日出台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学校体育工作的实施意见》,可以说为应对日益严峻的青少年身体素质下降和体育课缺失问题开了一剂“猛药”。和以往不同,这次《意见》更强调细节和可操作性,以保证切实有效。
《意见》首先指出,各级各类学校要认真落实体育课时规定,全面开设体育课程。小学一年级至二年级每周4课时,小学三年级至六年级和初中每周3课时,高中阶段每周2课时。同时建立大课间制度,各中小学校要建立每天上下午各一次的大课间制度,保证学生每天锻炼1小时。各市地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将大课间体育活动列入课表,纳入教育教学活动计划。
同时,各地要制定中考体育考试分数和测试项目达标计划,不断完善考试内容、评价标准和测试方法,力争到2015年,体育与健康课程考试成绩在中考总成绩的分值达到100分。测试项目要包括身体形态、机能、素质和运动能力等方面,并将1000米跑(男)、800米跑(女)列为必测项目。
最后,要大力推进公共体育场馆和运动设施向青少年学生免费或优惠开放。学校体育场地、设施要优先保证体育教学和课余体育训练需要,节假日对社会开放时,应免费或优惠供学生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