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5月24日讯 一边是全国699万高校毕业生再创新高,一边是5月份的两成招聘企业中出现了75%的爽约率。23日,《部分雇主面临超七成“爽约”》一文刊发后,在求职大军中一路高喊着“就业难”之时,多家大型企业HR反馈显示,此时的低签约率未必能反映大学生“难就业”的真实状况。
“在有些毕业生的眼里,只有考上公务员、事业单位或进入国企才是体面的就业,一些中小型民企有空闲岗位,仍招不来优秀的人才。”智联招聘就业指导专家魏丹说,企业在面试前都会做准备,从筛选简历到确定候选人,再安排面试……被爽约的背后是用人单位的压力。
黑龙江大学招生就业处副处长陈宝凤也曾直言,高校统计初步就业意向时往往较低,但在临近毕业前的几周里,应届生实际签约率就会翻倍增长,这其中的原因多是毕业生手握几份OFFER,身在这山望那山,不到最后一刻不签约。
“大部分毕业生第一份工作待遇并不高,这是不争的事实。”哈尔滨申格体育连锁有限公司人力资源经理孔旭告诉记者,坊间常流传着一句“大学生起薪不如力工”的误读。但雇主并不如此认同,调查中仅有10.1%的雇主认为自己提供的薪酬比较低。
孔旭表示,公司规模、薪资福利、五险一金、升职空间等是求职者衡量企业的标准,它们成为职业稳定性的保障,同时毕业生也要看到今后在公司内的发展。
然而,招聘企业也道出了招聘的尴尬。“目前,90后的求职者离职率太高了,我们招人容易,但是留人太难。”孔旭说,该企业由于薪资福利较好,应聘人员较多,但高离职率让企业损失不小,“我们招聘的员工基本都是应届毕业生,因为没有专业知识,企业的培养成本高,刚刚培养好又离职了,每年的离职率能够达到三成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