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智能教学机器人(资料片)
东北网5月25日讯 电影《我,机器人》里描绘的机器人做饭、收拾家、遛狗、哄孩子的智能生活正向我们走来。不过,先看一组事实:东风二汽的一个AGV运输机器人已经让3个搬运工和1个司机丢了饭碗;佛山一家瓷砖厂里,“Delta”机器人全面接管了分拣工作;海洋工程中的切割和焊接工作中,机器人则彻底把人类赶走了;餐饮机器人和助老机器人今年将量产,3万元一个的价格也许会让更多的服务员和保姆失去工作……
哈南工业新城机器人产业园刚刚开建,可园区企业的机器人已经吹响了“反攻人类”的号角。在为人类生活带来便利之前,机器人没准儿已经先抢走了我们的饭碗。

机器人“服务员”将菜品送到客人餐桌前。

餐厅“保安狗”正在巡视现场。

机器人餐厅里,“大厨”正在煮饺子。
机器人服务员:3万一个卖技又卖萌
今年初,《英国每日邮报》报道了哈市中央大街机器人餐厅的新闻,见多识广的英国网友表示“很傻眼”。中国网友总结说:这帮机器人卖技又卖萌,煮饺子、做面条,能送货,干活不利索的蹲门口迎接客人。
这个餐厅是海鹰机器人制造有限公司的“副业”。公司总经理刘哈生告诉记者,经过一年的实际运营,这套包含了煮水饺机器人、煮面机器人、炒菜机器人、地面送餐机器人、空中传菜机器人、迎宾机器人的餐饮系列机器人今年将在哈南量产。
以后,服务员跟老板谈条件时最好慎重一点,因为这种不吃不喝不休息,不要保险不求加薪的机器人,一个才3万元。“基本是一个传菜员一年的工资,一般餐厅都能接受。两块钱的电费就能让机器人连续工作10小时,一个服务员一天的饭钱也比这多。”刘哈生说。
除了机器人大厨,刘哈生还开发了机器人保姆,也将于今年量产。这款全新的助老机器人可以随时为老人测量血压、心跳,并将这些数据记录保存,一旦这些指标有异样,机器人还能向老人的儿女发出短信预警。
它还可以代替子女陪老人到公园遛弯。只需带着机器人将老人遛弯的路线走一遍,下次它就能自己带老人散步了。刘哈生认为,机器人不过是高智能的家用电器,他计划后年让自己的机器人走进家电商场,“3年内机器人走进我们的生活毫无问题,到时价格还会更低。”

“大力水手” ▲一个AGV运输机器人能顶三个搬运工、一个司机和一辆运输车。
运输机器人:一“人”能顶4个人
刘哈生描绘的未来生活让人向往,但在业内却被认为是“不务正业”,“与其说是机器人,不如说是电动玩具。”哈尔滨智的机器人技术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董敏认为,工业机器人开发才是王道。
智的公司开发的“Delta”机器人是专门做分拣和摆放工作的,它能将一副扑克牌按不同花色分拣成4堆,还能在一堆颜色杂乱的塑料瓶中准确地将绿色瓶子拣出。这种机器人可在垃圾处理、陶瓷、食品等行业广泛应用,佛山一家瓷砖企业已在使用这种“Delta”机器人。
被称作“AGV”的智能导航运输机器人的功能更强大,这个长不足1米,高只有30多厘米的机器人能按照汽车生产流程,将汽车零配件准确无误地送到指定生产线上。一个AGV能顶3个搬运工、1个司机和1辆运输叉车,“以每人每月3000元工资计算,一年的人工成本就是14.4万元,刨去机器人日常维护费用,一年能为企业省10多万元。”
机器人的最大优势并非省钱,而是生产效率的提高,董敏告诉记者,去年公司给湖北十堰的东风二汽做了一套价值60多万元的AGV运输系统,“之前是7分钟装一台车,上了AGV之后变成5分钟装一台。原来一天装50辆,现在一天70多辆。生产效率的提高带来的效益,让东风二汽在半个月就收回了购进AGV的成本。”

超级焊接工▲哈飞汽车生产线的焊接机器人能不眠不休地一直工作。
海洋焊接机器人:彻底将人“撵”上岸
在分拣、运输这样技术含量较低的工作中,机器人只是部分替代人工,可在某些特殊领域,机器人已经彻底把人类赶走了。
哈尔滨行健机器人技术有限公司主要研发用于切割、焊接工作的机器人,“在这个需要高精度的行业里,机器人的作用是人无法替代的。”行健公司总经理、哈工程大学工业机器人与机器视觉研究所所长王宗义说。
切割焊接机器人主要应用于海洋工程、化工压力容器和桥梁等行业,王宗义说:“机器人可以依据输入的参数,自动生成运动轨迹,在圆管的坡口切割上相当精确,避免了人工误差。”
旁边的焊接机器人正在焊一个巨大的压力容器,厚厚的钢板被卷成“大大泡泡卷”的形状,机器人用自己的电焊手臂将接缝处焊死,“几十圈的焊接必须一气呵成,而且对精度要求极高,人工焊接根本无法做到,但对于机器人来说却是一项非常简单的工作,而且不会腰酸背痛。”
如今,在中国首座400英尺自升式钻井平台、中海油海洋平台等项目中,都已经出现了行健切割焊接机器人的身影。
依托哈南工业新城,哈经开区规划辟建3平方公里建设机器人产业园,一期已于5月1日前开工,建设15万平方米的起步区。目前,哈经开区已经与10家国内外机器人企业达成了合作意向,包括哈工大高性能残疾人假手项目、哈工大洁净精密传输机械手项目、哈工大电信抓线机械手项目、哈工大展达机器人项目、哈尔滨工程大学行健机器人项目、哈尔滨工程大学水下机器人项目等。
哈南工业新城
机器人产业园
人力成本攀升
让机器人开始抢手
机器人到底能在多大程度上替代人工,从企业的产值预期便可见一斑。智的公司今年1月才在哈经开区注册成立,就已抛出年产值1000万的豪言,“这只是较保守的估计,一汽大众、北汽福田这些大企业都是我们的客户。机器人的市场太大,业内的普遍看法是,只AGV这一项就有百亿的市场。”董敏说。
董敏表示,人力成本的不断攀升,使制造企业引入机器人的想法越来越迫切,“特别是那些高危、高污染行业,南方的垃圾处理厂5000元工资都招不上来人。”在5月15日-17日举行的国际机械装备博览会上,30多家制造企业与其达成合作意向,想要购买“AGV”。“Delta”机器人也受到众多企业关注。
然而,人力成本既是机器人行业发展的垫脚石,也是绊脚石。董敏告诉记者,智的公司已经联手新财富(澳门)论坛组织,在珠海建立销售中心,之所以采取这种“南店北厂”的运营模式,是因为东北企业对机器人的使用并不积极,“目前的机器人市场存在这样一种趋势——私企比国企积极,南方比北方积极,哈尔滨机器人企业的客户主要都在南方,由于本地人力成本较低,家门口的企业对机器人的热情不高。”
哈飞汽车一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在对精度要求较高的焊接工序上,哈飞汽车已全部使用机器人,但在运输上,目前还以人力和叉车为主。原因是,机器人投入太高,人力在成本核算上更经济。
生产企业的态度坚决,但董敏并不担心,“两三千块钱的工资能开多久?人力成本必然越来越高,可是机器人的成本却在不断下降,还怕他们不用机器人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