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民:早去早回;摊贩:收入未减;司机:不堵车了
在冰城,早市与居民区很难清晰划界,早市越红火,占据的城市公共空间就会越大。方便购物的同时,早市的负效应也在辐射,喧嚣、垃圾、油烟、拥堵正困扰着当地居民。
早市撤市时间,由8时改为7时30分,这是治理给早市带来的一大变化,早市提前撤已执行了一段时间,这提前的30分钟到底换来了啥?
这回终于清静了
道里区巡船胡同正在挖路修管线,尽管路不好走,但不少居民却可以安睡到自然醒。因为修路“撵”走了窗前早市。
巡船胡同的早市原本不在这条街上,因为阻碍通行,被“撵来撵去”最终落脚在这里。家门口设早市,当地居民屡被骚扰,特别是盛夏。天还没亮,“突突突”的农用车就来了,摊贩忙着摆阵势,全然不顾铁器撞击地面的巨响。5时多,早市开始热闹,吆喝声、讨价还价声此起彼伏,炸食品的油烟子四散,大嗓门农妇几乎每天都在吵架……
当这处早市延伸到高层居民楼下时,有人用高空抛物对抗,西瓜皮、垃圾袋不定时落下,虽然做法有点“缺德”,但效果明显,没人愿在高楼下摆摊,早市再没延伸。不过,8时撤市,上班的、上学的早该出门了,急着穿行早市的司机们,能让汽车喇叭喊岔气。
修路意外还给当地居民清晨的宁静,他们说,有早市方便,买东西便宜,但最好摆在别人家门口。路修好了,早市别再搬回来。
人们已习惯早撤市
早市热闹不假,但习惯每天凑热闹的人毕竟是特定人群。早市提前30分钟撤市,那些急着买菜做饭、急着出门的人们没啥感觉。
昨天一早,在安和早市,孙君正在挑选黄瓜,她急着赶紧回家做早饭。孙君说,她家离早市不远,以前6时起床后就来早市买菜。这几天撤市时间改了,但对她没影响。孩子7时30分就得出门上学,早市就是开一上午,跟她也没啥关系。和孙君一样,中、青年人去早市,基本买了就走,不愿挨个摊床比价。很多摊主都有老主顾,讨价还价都省了。
顾客没反应,摊主的感觉也不大。杨秀丽是安和早市老摊主,2008年开始摆摊卖猪下水,她说,来买东西都是一些老顾客,虽然撤市早了,每天收入还是200多元,还能提前“下班”,回家时还能看上8时许开始的电视剧。
在士课街早市卖鸡蛋的王大姐说,刚改撤市时间,每天少卖几十元,这几天收入又恢复了。大家都习惯了早来早走。
私家车主最高兴
早市与居民区分不开,穿越早市,是私家车主们最头疼的事,耗时费神,还常有刮碰。
家住工程小区的吴女士说,过去,经纬十道街早市撤市时间晚,北安街与经纬十道街交口,典型的中国式过马路,逛早市市民少有人看信号,天天堵车不说,交通意外不断,一个小刮碰,能围上一堆看热闹的人。提前撤市,路好走多了。
安和街、士课街附近居民有同样的感觉,当地每天早晨的早市“堵点”,现在都消失了。
提前撤市,虽然只有30分钟,但变化明显。多数市民习惯了早去早回,摊贩们的收入未见减少,司机们大声叫好。这30分钟给城市换来了啥?被早市骚扰的市民感觉舒心一些,其实,这就是城市环境的一种改观。治理早市乱象,就是为了让我们的家园更适宜人居,公共空间属于大家,早市不该以牺牲别人的利益生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