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地方新闻  >  双鸭山
搜 索
两岸插柳绿家园 宝清下狠茬“还原”三条生态河
2013-05-29 10:30:52 来源:黑龙江日报  作者:马淑芬 刘晓云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黑龙江日报5月29日讯 每年五月,宝清县小城子镇梨南村农民张英泽都要在宝石河河畔的七亩半开荒田忙上几天。往年,他种玉米;今年,他种的是柳树苗。

  让张英泽转变的是宝清县今年春天强力实施的“三条生态河流”两岸插柳工程。三条生态河流指的是挠力河、七星河、宝石河,总长661.7公里。“要说20多年前这河清澈见底,两边全是柳条通,游泳抓鱼的可多了。”张英泽说,“现在呢,哪有鱼啊。一下雨,河水夹泥带沙的,河沿都塌不少了。”

  如何让这三条河恢复原有的生态?宝清县提出,奋战三年,投入资金4600余万元在河岸插柳、恢复原生态,计划完成河流两岸绿化面积2.9万亩。

  5月10日记者采访时,该县今年的植树刚刚结束,已插柳7305亩。为了切实完成三年目标,该县出了几个新招。

  用成活率检验一切

  “栽树时轰轰烈烈,栽完树一哄而散”、“植数造零”,这是许多地方植树时常见的现象。“我们的三河绿化,不能再出现这样的情况。要让成活率检验一切。”县委书记朱海涛说。

  宝清县对绿化工作实施招标,与中标公司签订合同,明确规定乙方采购苗木的品种、标准等,要接受县造林绿化领导小组的指导与监督;栽植和管护树木,要接受乡镇政府和林业部门的技术指导、监督和管理;对成活率没有达到合同规定的90%以上的地块,自行承担补植的相关费用;资金结算按树木成活率分三年给付,第一年付50%,第二年付30%,第三年付20%。

  造林总站、国有林场和交通局组建了10支专业造林队伍,形成了以专业造林队伍为主体的造林新机制,实行包苗木、包栽植、包成活、包管护、包成林的“五包保”制度,一包三年,直至成活率达到100%。

  “植树造林工作实行公司化运营,最大的好处就是避免了‘年年植树不见绿’,使造林工作逐步进入规范化、专业化、法制化轨道。”县长艾天说。

  宣传到位政策及时兑现

  在夹信子镇三道河村宝石河河段,河岸两侧各30米的地段,按照行距40厘米、株距60厘米的规格,整整齐齐扦插的杞柳已经发芽。

  为了最大限度恢复河流原貌,县水利局局长张永恒告诉记者,宝清县对造成三条河流污染的两大污染源进行了治理。

  河道两岸耕地由于化肥、畜禽粪便等随着雨水冲刷进入河流,导致水质恶化,造成污染。宝清通过每年每公顷土地旱田补偿4500元、水田补偿7000元,收回了河流两岸被占用的耕地。

  采砂则因洗砂污染浑浊了河水,据统计,该县共有20家砂场。无证无照的8家被取缔,其余12家,将通过重新统一招标,寻找新的试采砂段。

  小城子镇梨南村党支部书记姚念和说:“今年我们村在宝石河北岸的插柳任务是10里地,需要征收一些农户在河边的承包地。村干部把河边插柳的好处跟大家一讲,该兑现的政策及时兑现,没有一个农户闹别扭的,保证了造林计划的顺利实施。”

  绿化不光是林业部门的事

  以往,植树造林是“林业部门干,乡镇干部看”;今年,多部门全程参与。

  宝清镇党委副书记闫瑞颇有感触地说,今年虽然植树任务大都由专业造林公司来干,但并没有“一包了事”,镇里100多名机关干部分别深入到栽植现场,监督造林质量。

  在小城子镇,党委书记包河岸南片,镇长包北片,机关干部各包一块造林地。造林结束后,还在各地块立起牌子,不但标明造林公司及负责人的名字,还标明负责监督的机关干部的名字。

  机制的转变,在全县上下形成了爱绿、植绿、护绿和上下齐动、全民参与的良好氛围。该县按照“城市森林化,村镇园林化,道路林荫化,农田林网化”的思路,加快林业禁伐、封山育林、植树造林和城乡绿化步伐,力争使森林覆盖率尽快达到35%以上,县城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10.5平方米,乡镇绿化覆盖率达到39%。

责任编辑:宋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