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5月30日讯 题:【“我的中国梦”系列报道之十六】徐玉金:乡亲们家里亮堂我的心就亮堂
记者 岳云雪
“我这活吧,虽然苦点累点,可是能给家家户户带来光明啊。我最大的梦想就是看到家家都能亮亮堂堂的。”在巡视电力线路的路上,农电工徐玉金朴实地说。
冬日巡线。张涛 摄
徐玉金,黑龙江宾县电业局青阳供电所的一名农电工,参加工作就在青阳供电所,至今已三十余年。
5月22日,记者走进青阳供电所,体会老徐的工作和生活,感受他那朴实的梦想。
按照计划,老徐这两天的工作是每月的例行抄表并巡视一段10千伏线路。因为青阳供电所地处山区,供电线路长,所以供电所在
老徐和同事穿梭在乡间林荫路。张涛 摄
工作安排上就利用每月的抄表期顺路巡视线路。
早上7点多,记者同老徐和同组电工周立民准时出发了。供电所的主要交通工具就是摩托车,昨天晚上,青阳下了一场小雨,早晨的空气特别清新,20多分钟后到达了第一个抄表台区。老徐先看了几根水泥杆,对周立民说:“没有水,能上了”。
徐玉金检查用电设备。东北网记者 岳云雪 摄
登上高8米的电线杆,对于56岁的徐玉金来说,没有任何困难。可这看似简单的几步,对于第一次蹬杆的人来说,就不那么简单了。身兼徐玉金同事和徒弟的周立民说,他印象里的第一次蹬杆只能用害怕形容。
“在底下一瞅,根本没觉得害怕,结果爬到半截腰,就特别害怕了,不敢再往上蹬了”。周立民说,电线杆子是你在底下看,十米八米的没啥感觉,等你站到那个高度了,才能感觉到上下两难的尴尬和双脚离地的不安。
记者开玩笑地对杆上的老徐说:“你在上面是什么感觉啊?”
徐玉金与乡亲们唠家常。东北网记者 岳云雪 摄
“上面就是凉快点儿呗!”老徐笑着说道。
每到一个台区,都有村民同老徐打招呼,还有的对正在杆上看表的老徐喊:“我家这个月走了多少度?是不是该交电费了,可别给我停电。”老徐连忙答道:“我把表字给你念一下,同上个月电费票子对一下你就知道了”。
老徐说,工作时间长了,青阳各个村屯不少人都认识他,抄表时同村民们说说话,时间过得快,也不觉得累了。
抄完一个台区后,老徐说:“咱们顺路去一个地方再去巡线”。15分钟后到了,原来是镇敬老院。刚进院,一位老人就叫住了他。“老徐给我瞅瞅电灯,一闪一闪的?”
方便的时候老徐总会过来看看敬老院的老人们,碰到跟电有关的事,老人们也总会想起徐玉金。叫他的那个老人叫石佩福,他说:“这个老徐啊,好人啊。电出啥问题,谁打电话都来”。
山里的土地已经开始翻耕,走在巡线的路上,深一脚浅一脚的。老徐和周立民一边顾及脚下,一边仔细用望远镜查看线路,累了就在地里站一会儿,运气好的话可以找到地方坐一小会。
这些年,徐玉金就是这样一天一天,日积月累的走过来的。乡亲们都说他热心,修理个电器,垫付电费,该他干的他干了,不该他干的他也干了。
点滴爱心,感动你我。天黑了,采访结束了。记者试图找到一点感人至深的工作事例,可是发现的却是徐玉金身上的平凡。这,就是普通农电工的缩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