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社会万象  >  民生
搜 索
维保业内人士揭秘哈市电梯行业乱象
2013-06-05 08:33:07 来源:东北网-黑龙江晨报  作者:王东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东北网6月5日讯 维保是电梯安全运行的一个重要环节。近日,业内人士王先生向记者曝出哈尔滨市电梯行业乱象。他说,电梯出问题,涉及开发商、物业、居民和电梯公司四方,各算各账。只有极少部门能按照《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维护,更多的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尤其是一些没有资质或挂靠某电梯维保公司招揽生意的,只要给钱就“接活”。正常每年每部电梯需三四千元维保费用,但千余元钱就有人干。

  200个维保单位

  抢修1.8万部电梯

  目前,哈尔滨市场上的电梯维保企业分为两种,一种是大品牌的直营维修公司(代理公司),约有三成电梯是由这种生产单位的直营机构维保。另外一种是数量较多的有资质的小维修公司。这类企业是近几年随着电梯安装量井喷而密集冒出来的,“这些公司有多少员工,是自己做还是挂单做,都不能确定,零配件的来源靠批发市场,保养服务相对也不那么规范。”王先生说。

  根据相关部门统计,哈市共有近200家电梯维保公司,现有电梯1.8万部。在开发企业能拿来电梯订单的电梯公司不少,可是“只管卖不管修”,这部分就外包给其他维修公司干。王先生讲,政府单位、大楼盘会找大的代理公司来做维保,私人小酒店和工厂的货梯,为了省钱则多找小公司。而恶意竞争、互相压价早已是这个行业公开的秘密。

  四千多的维保费

  两千多就接

  “现在电梯维保费用太低,制约着电器后期维护”。提起哈市电梯行业现状,王先生是一肚子苦水,往往电梯出现滑梯、锁人等问题都会怪到电梯公司身上,其实这是电梯缺少定期保养造成的。

  王先生所在的电梯维保公司,维保电梯近400部,去掉零件、人工费用,根本不赚钱,只是利用公司信誉多卖些电梯来找回利润。他说,现在哈市电梯维保费用均价在每部3000—4000元/年,按照《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相关规定,电梯至少每15日进行一次清洁、润滑、调整和检查,真正能做到的太少了。

  “以一部10层高楼的电梯维保来算,每次要出两名工人,保养一次电梯要每人50元工资,一年保养24次,人工成本2400元,再加上耗材等费用,3000元/年的标准已经很紧。但部分企业为抢夺市场份额,恶意压价。每部电梯的维保费每月200元,一年2400元,连人工费都不够支付,服务的质量可想而知。”王先生说,由于资金不到位,致使电梯后期管理跟不上,一旦出现问题,电梯公司就成了抢修队,也属无奈之举。相比之下,机关、大型企业、学校等电梯极少出现问题,因为这些单位按照国家标准进行电梯保养,半个月维护一次,3—5年一中修,5—10年一大修,故障率很低。

  非专业人士充斥电梯维保业

  据有关部门统计,哈市电梯每年增幅达20%左右,但维护人员的增长远远滞后。王先生说,由于电梯维保费用低,没有能力也不注重电梯维修人才的培育,导致现在没有后继之才。造成的后果是,很多非专业人士充斥电梯维保业。

  王先生说,他所在的电梯维保公司有20名维修人员,平均工资2500元/月,技术高的“大工”挣4000元/月。每个月人工开支就达到10万余元,年工资支出就是120余万元,400部电梯维保总收入不过150万,可以说维保不赚钱,更没法去培养人才。更因为电梯中电子元器件价格不菲,轻易不敢让徒弟上手。例如,一个器件弄坏了就赔3000元;尤其是一些电梯是进口电梯,有的徒弟都没接触过,更别提如何维修了。电梯维修工每天工作远远超过8个小时,一台电梯彻底的排查和保养就需三四个小时,更别提遇到电梯大修。由于工资较低,技术人员都不愿意入行,不少人入行3年内就转行。“这和物业与开发企业的意识淡薄和不重视有直接关系。”王先生说,“只要不出事”是当前大多数人的心态,可是一旦出事了,后果往往比较严重。

  每年有很多的电梯需要维修、维护,保养总要有人干。王先生说,近年来,电梯市场一直存在严重恶性竞争,一些无资质的维修公司降价招揽电梯维保生意,大打价格战拉低服务质量、“杂牌军”挂靠混水摸鱼、服务合同没有统一标准等。就目前哈市电梯行业来讲,市场上安装人员的水平大多不高、技术不熟练,而且多人使用一个证,或是无证作业。

  说到电梯管理部门,王先生认为,哈市一些物业公司根本不按照要求对电梯进行维保,他们的理由是居民区电梯费收不全,雇不起维保公司,所以就临时“抱佛脚”,有问题就“召唤”维保来,对付一下;甚至出现过1个人维护40部电梯的荒唐事。“现在电梯维保真的很难做,会做烂整个市场。”王先生认为,对于电梯管理者而言,低价不一定意味着实惠。有的电梯安装公司往往会将成本转嫁到配件上,明明是1000多元的配件却收客户2000元,甚至是3000元的费用,但由于受专业所限,客户很难了解真实情况,从而导致行业混乱、多要价、乱要价。

责任编辑:王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