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6月5日讯 4日,记者走访哈市一些废品收购站、街边小摊发现,有的废品收购站出售已经报废的“螺丝”液化气瓶,有些小摊的液化气瓶的瓶身很脏,根本看不清是否贴有检验合格标识。采访中,一些市民表示,废品收购站存有一些报废的液化气瓶,这些身边的“炸弹”很危险。
找找熟人打打压就能用
4日10时,记者来到哈市南岗区建兴街一家废品收购站,问是否有液化气瓶,一位女子说,要螺丝口的还是焊接口的,螺丝口的33元一只,焊接口的成批拿65元一只。她说,现在螺丝口的液化气瓶不给打压了,买焊接口的非常多。要是能找到熟人加气,给螺丝口打打压就能用。当记者询问这些报废的液化气瓶来源时,她称回收渠道有多种,有附近居民送来的,有她们从外边收购的,也有专门“拼缝”的人送过来的。对于收购价格,每只最低20元。报废的液化气瓶最终卖给谁?这位女子含糊地表示,有人来集中收购。
11时许,哈市黎明钢材大市场一家废品收购站,听说记者要买液化气瓶,马上表示有螺丝口的液化气瓶,但这种液化气瓶不能灌气,一般都是切割后用来焊锅炉,价格是100元一只。记者表示要买100只。他说“没问题”,并表示一两天就能送货。
记者联系了哈市仁义物资回收网,对方说液化气瓶收购价都是20元一只,并表示这个东西很抢手。报废的液化气瓶卖到何处?对方立刻挂断了电话。
街边小摊液化气瓶多无安检贴
在哈市香坊区民生东路一家包子铺,记者看见在路边的摊床上蒸着热气腾腾的包子,旁边摆放着一只破旧的液化气瓶,这个液化气瓶虽不是“螺丝瓶”,但瓶身黑乎乎一片,沾了很多脏东西,在瓶阀处和瓶体上也没见到任何检验合格标识。一位卖包子的男子说,他们一天能用一罐气,打个电话就有人来送。这个液化气瓶安全吗?对方没有回答,只嘟囔了一句:“没什么不安全的。”
在哈市南岗区文兴街附近,有很多推车的小摊贩。正值中午,每个摊床前都围着等候购买食品的人。记者发现,几乎每个摊床都有一只液化气瓶。多是瓶身破旧,没有安全检验标志。
一卖烤鱿鱼的摊贩说,他一年四季都在这里摆摊,一般两三天用一罐气。这个液化气瓶很脏,根本看不清是否贴着检验标识。
市民担心身边“炸弹”存隐患
留有残液的报废液化气瓶堆在废品收购站里,谁住在附近能不担心?记者随机询问附近的市民,多数人表示担心,尤其是看见有的商贩直接把液化气瓶放在外面或在烈日下使用,他们感到很害怕。
市民王女士告诉记者,一次她去买烤冷面,正好赶上摊床的液化气瓶没气了,只见摊主一边烤冷面,一边摇晃液化气瓶,有时劲大了,瓶底和地面就发出了“咣咣”的声音,吓得她急忙跑开了。王女士说,这些路边摊贩虽然为市民提供了方便,但如果不正当使用或使用不合格的液化气瓶,很容易引发安全事故。
记者从哈市质量技术监督局了解到,根据国务院《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和国家质检总局对“螺丝瓶”实施报废的相关规定,从2011年10月起,“螺丝瓶”全面禁用,并被“焊接瓶”取代。“螺丝瓶”是指用螺丝把护罩连接到瓶体的液化石油气钢瓶。此类钢瓶自1996年10月1日起国家已禁止生产,至2011年9月底使用年限超过15年,存在安全隐患,一律强制报废,不得再对“螺丝瓶”进行充装和使用。根据规定,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将未做破坏处理的报废钢瓶直接转卖其他单位和个人(包括废品回收站)。
目前,哈市只有“百工”牌和“津环”牌液化气瓶符合检测要求。哈市质监部门提醒广大市民,个别换气点销售的“翻新”液化气瓶存在安全隐患不能购买,市民如发现可向质监或安监部门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