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社会万象  >  民生
搜 索
哈市建设用地将增至597平方千米 规划修改稿面向社会公示
2013-06-05 10:26:19 来源:东北网-哈尔滨日报  作者:王媛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东北网6月5日讯 日前,市城乡规划局向社会公示了《哈尔滨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年)2013年修改稿》,广泛征求公众意见。该修改稿主要修改了城市建设用地规模和局部地区空间布局。按照此稿,哈市建设用地规模由原来的458平方公里增至597平方公里。

  城建用地不足已成发展瓶颈

  据介绍,现行的《哈尔滨市城市总体规划》(以下简称《总规》)自2001年开始编制,2011年经国务院批准实施。随着国家战略的调整,哈尔滨发展新战略的实施以及阿城区行政区划调整,《总规》实施的外部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经济社会发展和城市空间拓展速度大大超过规划预期,哈尔滨迫切需要增加建设用地,突破发展瓶颈。

  原《总规》实施期间,国家先后出台了《东北振兴“十二五”规划》、《黑龙江和内蒙古东部部分地区沿边开发开放带规划》等一系列战略规划,将哈尔滨提升到东北地区北部发展核心的层面,进一步强化了哈尔滨的发展定位,赋予了哈尔滨发展新的历史使命。为了抓住和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我市需要站在新的视角,适时修改城市总体规划,为新战略的发展提供空间支撑与保障。

  随着“北跃、南拓、中兴、强县”发展战略的实施,哈市近几年年均用地增量已达到12-15平方公里。

  严控二环路以内新建住宅项目

  老城区棚户区改造以及自身住房条件改善的人口向松北、群力、香坊东部等城市新区疏解。

  新增医疗、体育、教育、文化等设施

  规划共增加区级综合医疗设施1处、片区级医疗设施7处,区级体育设施1处,3处新区文化设施集中区。

  出行500米可见绿5000平方米

  《总规》修改方案将完善绿化网络,按照国家要求,将市民出行500米可以到达一块1000平方米以上公共绿地的标准提高到5000平方米,城市环境进一步优化。

  哈佳与哈牡客专全部改为客货混线

  为了拉动黑龙江腹地经济发展,建设国际运输通道,将哈佳与哈牡客专全部改为客货混线。

  污水集中处理率由90%提高到95%

  通过新建、扩建污水处理厂增加污水处理规模,进一步改善水环境,污水集中处理率由90%提高到95%,确保主城区内河湖水环境质量达到相应的功能区水体要求。

  松北区拟建固体废弃物综合处理园区

  取消原规划的松浦垃圾焚烧处理厂,在松北区西北部选址建设松北区和呼兰区区域性固体废弃物综合处理园区。

  《总规》修改稿其他修改内容

  (上接第一版)按此增长速度发展,用地规模指标将提前完成,城市建设用地供给量不足已经成为制约城市发展的瓶颈。另外,旧城区土地开发强度过大,新区预留人口疏解空间不足;人居环境水平不断提高,居住空间质量亟待提升等问题也都需要通过适时修改《总规》,进一步拓展城市用地规模,优化完善城市功能结构予以解决。

  原“九大组团”+阿城=“十大组团”

  原有《总规》确定的城市空间结构为“一江、两城、九大组团”,即以松花江(一江)为轴线,联系两岸生态环境、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形成江南、江北两大城区(两城),构筑中心区、群力、哈西、哈东、平房、前进、松浦、利民、呼兰九大组团。修改稿在此基础上加入阿城区,形成可持续发展的“一江、两城、十大组团”的主城区空间结构。此举旨在明确阿城区在城市整体功能布局和空间布局中的地位和作用,突出阿城区在公共中心、产业结构等方面的引导和控制内容。修改稿着眼于将哈尔滨打造成新型工业化的承载区、都市型农业的示范区、冰城夏都游的拓展区、历史文化的核心展示区、生态宜居城市的优化先行区。

  新增用地七成位于产业园区

  按照《总规》修改稿,新增用地首先是确保产业用地,落实“4+6+1”产业发展战略,重点扩大城市产业发展空间。对主城区内的“九大工业区”进行整体布局优化,规划新增用地的70%位于各大产业园区,其中利民开发区15平方公里,科技创新城7.6平方公里,哈南工业新城18平方公里,南岗工业园区7平方公里,香坊出口加工区5平方公里,最大限度地解决产业园区发展中用地指标问题,促进城市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此外,文化设施用地较原《总规》增长51%,并且更加完善会展、博览、传媒等文化设施布局。

责任编辑:杨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