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黑龙江综合  >  文卫·体育  >  文卫
搜 索
哈市建258家规范化预防接种门诊 三年实现乡镇社区接种
2013-06-13 07:28:21 来源:东北网-哈尔滨日报  作者: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东北网6月13日讯 预防接种是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的基石,是卫生事业中成效最为显著、影响最广泛的工作之一,是预防控制传染病最经济、最有效、最主要的手段。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变化以及免疫规划政策的深入实施,原有预防接种服务及管理模式已不能适应和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预防接种需求。

  如何改革原有的粗放型、数量型、散在型管理模式,促进计划免疫工作的可持续发展,市卫生局决定在全市所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建设规范化预防接种门诊,撤销条件差、分布过于集中的村级接种点,建立精细化、规范化、集中化的现代管理新模式,进一步提高预防接种质量。

  近三年,我市投入3700万元建立258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预防接种门诊,其中甲级门诊建设率达到了79.46%;全市村级接种点由2010年底的1330家减少至39家,村级接种点总数减少了97.06%,实现了乡镇、社区集中接种。

  规范化预防门诊建设纳入“一把手”工程

  我国通过实施有计划的预防接种,有效地保护了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对促进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人口出生率的降低、疫苗种类和接种剂次的增多,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投入不足、人员不稳定、素质不高、冷链条件差的矛盾日益突出,群众对预防接种质量问题的举报日益增多,原有的以村屯为单位的分散接种服务模式已经难以适应形势发展需要,不能满足人民群众对高质量预防接种服务的需求。

  实践证明,改革原有的分散式接种服务模式势在必行,建设以乡镇为单位的规范化预防接种门诊,是新形势下基层预防接种管理体制、服务模式的一项重要改革,是计划免疫工作从原有的粗放型、数量型、散在型管理模式向精细化、规范化、集中化的现代管理模式转变必经的过程,是适应新时期免疫规划工作要求和满足群众对高质量免疫规划服务需求的手段,是保障广大人民群众尤其是儿童健康的重要措施。

  2009年至2011年,市卫生局连续3年将规范化预防接种门诊建设及集中接种工作纳入全市重点卫生工作和对区、县(市)卫生局年度考核重点目标予以全力推进。面对部分早期建设竣工的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房舍总面积不足、临床及辅助科室占据了大部分面积、第二通道无法开设、经费不足、设备老化、人员缺乏等困难,市卫生局局长慕莹提出了重点工作要“一抓到底,抓出成效”的工作要求。慕莹局长与各区、县(市)卫生局局长签订责任状,确定了各地的工作目标、工作任务和完成时限,规范化预防接种门诊建设及集中接种工作上升为各区、县(市)卫生局一把手工程。

  投入3700万建规范化预防接种门诊

  据粗略统计,三年来,我市共投入资金3700万元,对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进行了新建、改建、扩建,建设规范化预防接种门诊,并开辟独立通道,统一内部装修,增加人员和设备配备。

  市卫生局投入专项经费,为阿城区、呼兰区和十县(市)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统一配备了电脑、打印机、移动硬盘等信息化设备,用信息化建设带动免疫规划工作的全面发展。

  为确保规范化预防接种门诊建设有据可依,市卫生局制定下发了《哈尔滨市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标准化建设方案(试行)》,转发了《黑龙江省预防接种门诊管理办法》、《黑龙江省预防接种门诊考核验收标准》、《黑龙江省村级预防接种点(室)建设参考标准》等文件,并采取集中培训和现场指导相结合的方式,统一全市建设标准。

  2009年8月,市卫生局在延寿县召开了规范化预防接种门诊建设现场会,通过试点经验交流和现场参观学习,进一步明确了规范化预防接种门诊的建设标准。

  增加频次,保证儿童及时接种

  对于规范化预防接种门诊建设,一是实行乡村一体化和分级管理,明确各级免疫规划工作职责和分工,建立完善“县管、乡种、村补”管理机制。二是同步推进集中接种工作,实现由村屯或地段接种向乡镇或社区集中接种过度,同时保留边远、交通不便、居住分散等地区的村级接种点,以满足上述地区人民群众的预防接种服务需要。三是增加规范化预防接种门诊的接种服务频次,缩短接种服务周期,完成由月免、周免向日免过渡,逐步实现日接种,提高适龄儿童接种及时率。

  为及时了解、跟踪各地工作进程,市卫生局启动了周报制度,并多次组织开展调查清底和现场督导。同时,根据工作进程,市卫生局多次下发了规范化预防接种门诊建设情况通报,及时通报工作成绩、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下步工作要求。按照“达标一个验收一个”的工作原则,市卫生局适时开展达标验收工作,先后分四批下发了规范化预防接种门诊验收合格名单。

  针对部分地区工作进展缓慢、推进难度大等情况,市卫生局负责人亲自带队,进行重点督导和推进,攻坚克难,共解难题,确保全市规范化预防接种门诊建设工作齐头并进。

  预防接种门诊建设“捆绑”基层医院

  我市的规范化预防接种门诊经历了从试点到逐渐完善,从单项建设到纳入社区、乡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建设项目同步建设,从经验交流到全面铺开,从普遍推进到重点攻关的几个阶段,并最终在市卫生局党委“一抓到底,抓出成效”的要求下,取得了全面胜利。

  多数地区通过将规范化预防接种门诊建设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建设项目整合的方式获得资金支持,宾县、呼兰区等部分地区还争取到了规范化预防接种门诊建设的专项资金,用于辖区规范化预防接种门诊的新建和改造。宾县共投入专项资金近200万元,对辖区16家乡镇卫生院和1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预防接种门诊进行统一改造和装修,达到了所有预防接种门诊全部具备独立通道,内部流程和布局符合建设标准要求。呼兰区政府落实专项资金90万元,新建6家规范化预防接种门诊,补充原乡镇卫生院面积不足的问题。

  南岗区投入资金70万元,为辖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统一配备电子信息叫号系统及电子显示屏,提高服务效率。延寿县投入资金54万元,将辖区内所有乙级规范化预防接种门诊全部提档升级为甲级。阿城区投入资金30万元,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预防接种门诊进行了统一的房屋改造和装潢设计,预防接种门诊环境温馨、明亮。平房区投入资金2万元,给每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各配备了两台空调。巴彦县、双城市等地区也投入专项资金10余万元,对全县预防接种门诊用房进行统一规划、建设,扩增所需面积,开设独立通道,完善布局流程,增添设备设施。

责任编辑:强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