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经济·旅游  >  经济
搜 索
“龙哥龙妹”返乡创业哈洽会上树品牌
2013-06-18 10:20:40 来源:东北网-黑龙江晨报  作者:赵政府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东北网6月18日讯 省农村劳动力转移工作办公室今年已经是第10个年头上“哈洽会”推广“龙哥龙妹”了。与往届不用,本届哈洽会上,主要推广的是由“龙哥龙妹”合作社生产的农产品,而不是向外输出劳动力。由于省内务工工资水平与省外差距逐渐缩小,再加上本地就业、创业机会增多,我省农村劳动力“守家在地”创业的越来越多。数据显示,我省2012年就地就近转移人数约300万,首次超出外出转移人数。

  “龙哥龙妹”展台

  “龙哥龙妹”农产品

  哈洽会上树品牌

  在哈洽会A馆,省劳动力转移工作办公室的展台依然打出了“龙哥龙妹”的品牌。记者发现,展台上主要展出的是“龙哥龙妹”牌农产品,有大米、小米、山珍等。在展台后墙挂的是“百名农民创业之星”风采和“黑龙江农民创业成果展示”的宣传画。在现场,省劳动力转移工作办公室于清水科长正在向客商推介:“龙哥龙妹”牌农产品是“龙哥龙妹”农产品合作社生产的。这个合作社是由一些以前曾外出打工,现在回来创业的农民组建的。

  于清水告诉记者,前些年,他们每次参加哈洽会,都是推广“龙哥龙妹”劳动力品牌,把我省剩余劳动力输出去,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而今年的主打牌是“龙哥龙妹”农产品。

  “很多‘龙哥龙妹’外出打工积累了经验,一部分人留在了打工的城市,稳定下来,成为了当地企业的技术骨干,还有一部分人返乡创业。”于清水说,现在在家乡创业收入也在增加,所以外出打工的人这几年没有增加,他们也在着力支持农民就近就地创业。而“龙哥龙妹”农产品就是主要支持的项目之一。目前,“龙哥龙妹”品牌已在国家工商总局商标局登记注册,包括食品、饮食、服装、农产品加工等十大类的100余种商品。

  在家创业

  不比外出赚的少

  多年来,数百万“龙哥龙妹”背着行囊,带着对故土、家人的眷恋,怀着对未来生活的无限憧憬,踏上他乡土地,打工、淘金、创业……

  家住肇东市红河乡的郑中有就是其中一位。2000年,郑中有把行李装进编织袋,亲了亲还吃奶的女儿,和同村的12名村民来到吉林延边打工,一干就八九年,春节才能回来呆上半个月,过了正月十五,又出去打工。

  这几年,每年都能拿回来五六万元钱,但是有几个村民纷纷回乡创业,一年下来并不比在外打工挣的少。于是,2009年,郑中有也回到了家乡。回来后,他受邀参加了乡里组织的养殖培训班。现在,他养了100多头羊。“现在羊肉价格很好,一年能挣10多万,再加上种了3垧地,一家人一年能挣15万元左右。”郑中有告诉记者,他不仅翻盖了房子,还买了QQ小轿车。

  “在家赚的,不比外出打工少,为啥还要出去啊。”在哈洽会上,海伦农村劳动力转移办公室主任岳权告诉记者,这几年海伦每年都有100万平方米的建筑在建设,前几年外出干活的,这几年都回来了,现在在海伦工地干力工一天也能挣200多元钱,瓦工三四百,在南方也就这个工资水平。

  由于各地项目建设力度加大,为农村劳动力提供了更多就近就地转移机会,加之省内务工工资水平与省外差距逐渐缩小等因素,这几年我省农村劳动力就地就近转移人数显著增加。监测统计显示,2012年,县域内就地就近转移约300万人,占全省转移总数的一半还多。这也是就近转移人数首超外地转移人数。

  就近转移,在哈市更加明显。2012年上半年转移农村劳动力135.2万人,其中,省外、国内和国外总转移人数不足30万人,其余的人都是就近就地转移了。

  “老婆孩子热炕头”

  离婚率也下降了

  郑中有告诉记者:“现在挺好的,老婆孩子热炕头。有个头疼脑热的,也有人管了。”虽然每天起早给羊打扫羊舍,白天还得出去放羊,一天忙到晚,但是他觉得生活挺顺心的,家庭也很和谐。

  近些年,很多村民夫妻俩其中有一个出去打工,长期下去,有的人按捺不住寂寞出轨,有的人在工地还组成了“临时夫妻”;有的是夫妻俩一起外出打工,留守儿童交给了老人照顾。

  就近创业、就业后,这些问题都解决了,夫妻感情合了,离婚率也下降了,孩子也有人照顾了。

  省劳动力专业办公室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今年重点工作之一就是在就近就地转移农村劳动力上取得突破。将围绕农机产业、绿色食品产业等特色产业及大项目、小城镇及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组织开展劳务对接和推介活动,推进就近转移。并在青冈县开展农民转市民试点,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

责任编辑:强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