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社会万象  >  民生
搜 索
专家赴三江平原给鸟置“婚房” 500只东方白鹳相亲生子
2013-06-19 07:47:57 来源:东北网-新晚报  作者:李皙寅 王铁军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东北网6月19日讯 入夏以来,结伴的长嘴高脚、黑白羽翼、体态优雅的“大鸟”——东方白鹳,在我省洪河、兴凯湖等国家级保护区内翩翩起舞。据监测统计,东方白鹳在全球范围内不足3000只,目前在我省安家的东方白鹳已超过500只,三江平原已成为国内东方白鹳最大的繁殖栖息地。

  但就在20年前,这个与丹顶鹤齐名的湿地旗舰物种在我省几乎绝迹。20年来,东北林业大学的专家带领科研人员坚持在野外架设鸟巢,采取人工招引的办法助其种群恢复。从过去全省繁殖数量不足10巢,增长到现在100余巢,每年诞下300余“新生儿”,一直乐于“住在”俄罗斯的东方白鹳,逐年增多飞来我省栖居。

  300个婚房建在保护区

  筑巢,是鸟儿天生的本事,为啥还需要人类施以援手?

  原来,东方白鹳生性“挑剔”,只把巢筑在直径40厘米、韧性强的高大乔木上,而湿地本身符合条件的树木就少,加之过度开发、过度砍伐等原因,上世纪90年代初全省天然巢不足10个。因担心找不到对象、耽误生宝宝,东方白鹳不得不多飞上数百公里跑到俄罗斯“落户”。

  据东北林大野生动物资源学院李晓民教授介绍,东方白鹳栖息于我省东部的三江平原,与西部扎龙自然保护区的丹顶鹤并称为“东鹳西鹤”。为了早日解决东方白鹳的住房难题,他与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实施人工招引工程,研制出一套5米多高的三脚架,支撑起铁筐打底儿、絮满树枝干草的人工巢,至今在保护区累计建有这样的“婚房”300多个,完全取代了天然巢。

  “星级物业”打理新家

  今年,保护区又为一些新来的“客人”建了50套“婚房”。“我们就像星级物业的管家一样,为这些高贵的住户提供保护和服务。”李晓民说,给鸟盖房也是有讲究的,比如选地段,东方白鹳一般不喜集群,新婚小两口专爱清静。这可苦坏了科研人员,安置人工巢相距必须在2000米以上,还得选开阔偏僻、食物充足的沼泽附近。架巢一定要在冬季完成,大雪没膝,塔头高低磕绊,车都开不进去,只能靠肩扛着数百斤重的落叶松,一天走十几公里。夏季爬鸟巢给新生儿戴环志,队员手拄拐杖走在沼泽地,一不小心就会陷进泥里。

  专家称,通过监测东方白鹳回迁数量的增减,可以预测湿地环境的变化。近两年,其种群数量持续增加,说明我省三江平原是最适宜栖息的湿地。

责任编辑:张隽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