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社会万象  >  民生
搜 索
冰毒宴请客人被强制戒毒 致投资千万项目停摆两年
2013-06-20 10:27:01 来源:东北网-新晚报  作者:李木双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东北网6月20日讯 从1993年至今,黑龙江省公安厅安康医院是哈尔滨市唯一一家专业强制戒毒的机构。如今,这里9成以上的戒毒人员是被警方强制戒毒。正在这里戒毒的485名人员中,有75名女性。他们,是有关部门登记在册的近3万名吸毒人员中的一小部分。禁毒日(6月26日)前夕,记者走入这些戒毒者中。

  富豪商人——

  未见父亲最后一面

  11日,刘文在戒毒民警的看管下,缓步走向父亲的遗像。无力跪下,刘文再也忍不住,放声痛哭起来。

  刘文是在一次商务宴请后被警方抓获,当时他用冰毒来招待客人。“用冰毒来招待客人,算是高规格的宴请吧。我从没想过,这让我可能损失上亿元。”刘文已经投资了数千万的项目,因为他被强制戒毒而几乎停滞。“两年强制戒毒……两年,我的投资可能换来数亿元的回报。可现在,我什么都做不了。”身家数千万的刘文说,少年时他两次因为打架入狱。刘文的母亲去世时,他还在监狱服刑。出狱时,刘文发誓要出人头地告慰母亲。两年前,刘文终于做到了,他成了一个成功商人,还找到了离家多年的父亲。在与父亲相聚的前十天,刘文的父亲突发疾病瘫痪在床。刘文尽心照顾父亲。可是,就在他被送到安康医院几天后,父亲突然离世,他没能见父亲最后一面。

  20年“老惯”——

  最多1天用80支杜冷丁

  杜景升几乎认识安康医院的每个工作人员,这是他第三次被强制戒毒。

  52岁的杜景升曾算得上是改革开放以后第一批富起来的人。1983年,他从外地来哈尔滨,卖过水果、羊肉串。几年下来,三四十万的存款,让杜景升成了众人眼里名副其实的大款。

  1993年,杜景升开始跟一些生意上的朋友吸食毒品,海洛因、杜冷丁……让他花光了积蓄。“最多一天注射80多支所谓的‘杜冷丁’,一天花销就要五六千。”第二次离开戒毒所后,杜景升开始吸食冰毒。“一般人一天吸食一克都受不了,我一天吸食三四克都没太大感觉。”对于以后,他没想太多。

  美女护士——

  儿子每天哭着喊妈妈

  作为妇产科的护士,34岁的张悦很漂亮。

  张悦的家境还算不错。但因为不顾父母反对而结婚,与丈夫的关系不好的张悦不愿意回家跟父母诉苦。于是,跟同学和朋友聚会,成了张悦忘却痛苦的一个方法。

  为了逃避,她没有拒绝朋友递过来的冰毒,也因此,她成了一名吸毒者。“吸毒以后,很难控制自己的情绪,我怕出错,不敢上班,经常请假。”

  被警察抓获的那一刻,张悦彻底慌了。面对两年强制戒毒,她不知道怎么对单位说,更让她害怕的是,6岁的儿子如今每天哭着要妈妈。“孩子想妈妈我很难过,更怕两年以后,他不认识我了。我现在最想对儿子亲口说一句,儿子,妈妈对不起你。”

  大三女生母亲——

  要戒毒给孩子攒嫁妆

  46岁的薛云是一个大三女生的母亲。出生在教师世家,作为长女的薛云性格外向、泼辣。

  女儿3岁时,薛云离婚了。为了照顾女儿,她辞去了幼师的工作下海经商。几年下来,薛云开了一个歌厅。接触的人多了,薛云也开始吸食冰毒,这让交往了几年的男朋友离开了她。没有了感情寄托,痛苦中的薛云更加沉迷毒品。

  之后,薛云提到了自己的女儿。“前两天,我女儿来看我,她很争气,成绩很好。可是她说,她不敢跟别人说我是做什么的。”薛云擦了擦湿润的眼睛。

  女儿就要毕业了,薛云打算尽早戒掉毒瘾,以后好好做生意,赚钱给孩子攒点嫁妆。

  从安康医院建院伊始就在这里工作的孟主任告诉记者,新型毒品与传统海洛因、杜冷丁、鸦片不同,生理依赖上要小一些,但很多人因为不能抗拒心瘾而再次吸毒。但还有一些人,靠毅力戒掉了毒品。

  而几名成功戒掉毒瘾的人都不愿再提起往事,拒绝了记者的采访。孟主任替他们总结了成功戒毒之道,一是专心工作和关注家庭生活;二是培养新的健康爱好,转移注意力;三是断绝与吸毒人员往来,不再接触毒品。

  (文中当事人均为化名)

责任编辑:吕博
相关新闻